博物馆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修复技术探究
刘泳廷 韦可祥
桂海碑林博物馆 541004
引言:
拓片也可以称之为拓本,以其保存的完整性和复制性,对已损毁或是逐步走向毁坏的古代器物及石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真实的再现我们再也看不见的文物原貌,也能将不可移动文物转移为可移动文物所呈现出来的文物呈现方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及艺术价值。而摩崖石刻拓片又因为其文物载体的不可移动特殊性、复杂性,对于做好拓片的保存与修复工作十分重要。现阶段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修复还是以经验修复为主,修复结果容易受到技术水平、修复环境、所用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修复结果也是有好有坏。基于以往的摩崖石刻拓片藏品修复经验,修复人员对于待修复的拓片藏品,应当先分析其病害原因,然后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工具的准备、环境的检查、特别是整幅摩崖石刻的艺术特点等,最后再运用技术手段完成修复,经过检查验收后重新馆藏、陈列。
一、摩崖拓片类藏品病害产生原因
摩崖石刻拓片藏品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比较容易出现的病害类型有细菌污渍、褶皱、脆化、变色、字迹模糊等。无论是出现哪种病害,都将严重影响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收藏价值。整体来看,导致摩崖石刻拓片藏品产生上述病害的原因,大体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其中内部原因主要与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材质有关。由于拓片的材质主要是纸质,并且拓片制作所用到材质大多数又为宣纸,但由于宣纸的材质性偏软,导致拓片容易产生破损、褶皱等问题,外加上一些拓片所进行的对象都为山石或石质上进行制作以及器皿上进行的,制作完成之后保存下来本身的拓本就有可能是拼凑的,保存起来更容易损坏。外部原因主要与保存环境有关,例如没有控制好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湿度过大会导致拓片受潮,除了会出现字迹模糊外,还容易生出霉斑。另外人工取放不当,也会导致拓片受损。
二、博物馆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修复现状
现阶段各级博物馆关于拓片类藏品的修复主要是遵循文物部印发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GB/T21712-2008)》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摩崖石刻拓片藏品保存的年限长短不一、破损原因各不相同,其适用的修复技术固然也存在很大差异。国内博物馆拓片类藏品修复技术有人工修复和机械修复两种,由于机械修复技术尚不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人工修复技术。在人工修复工作中,修复人员的技术水平、修复工具的先进程度、修复环境的专业程度等,都会对拓片修复结果产生影响。目前来看,除了国内少数国家级博物馆及专业的石刻类博物馆有自己的专业化修复队伍外,其他省市级的博物馆,在拓片类藏品的修复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摩崖石刻拓片修复技术更加是寥寥无几。
三、摩崖石刻拓片藏品修复的常用工具
1、毛笔
毛笔是摩崖石刻拓片修复中最为常用的工具,科学选择毛笔对提升修复质量也有直接影响,毛笔的选择以所要修复拓片的大小作为标准。对于未使用过的毛笔,一般需要与其他毛笔进行独立存放,可以避免产生污染。每次用完毛笔后,需要进行清洗,每次进行拓片修复前,需要检查毛笔是否有秃笔尖的情况,如果有此类情况需要重新使用新的毛笔进行修复。另外,在调制浆糊时,修复人员切忌用毛笔直接搅拌浆糊,一方面是笔尖柔软,不容易将浆糊搅拌均匀,影响后期的拓片修复效果,另一方面则是损坏了毛笔,容易出现掉笔头等质量问题。
2、浆糊
浆糊是修复摩崖石刻拓片藏品时使用较多的材料,在制作浆糊时,应当选取至少 2 个白瓷碗,其中一个用来调制浆糊,另一个根据拓片修复需要,可以加水稀释。所有的器皿必须要保证干净、干燥,选用形状扁平、重心较低的白瓷碗,这样可以增强稳定性,在制备浆糊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翻倒的情况。浆糊制作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工艺流程,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应当始终保证浆糊的湿润,尽量不要将浆糊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否则可能会因为干燥或污染,不仅会影响修复效果,而且还会弄脏拓片,得不偿失。
3、环境及设备
针对各种各类文物修复,省市级博物馆一般都有专门的修复室,一些博物馆及图书馆有专门的古籍类文物修复室,可以满足拓片修复的环境条件要求。修复室内既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线,又要避免在阳光直射下开展修复工作。阳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拓片类藏品,会加速拓片变黄、变脆。另外,修复室也要做好通风工作,最好有温度、湿度检测与调节设备。除了对修复室环境有严格要求外,对于修复室内的其他工具、设备也必须一应俱全,例如常用的有自动装裱机、喷壶、自动压书机等。修复室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好环境打扫和设备检查,保证每次拓片修复所用的工具、设备都能够正常使用。
四、博物馆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修复技术
1、未托裱拓片的展平
在对未托裱的拓片进行平整时,纸质文物修复者要区分折痕和原始皱褶,对于未托裱拓片的原始皱褶不能随意打开。因为制作拓片是个复杂的过程,加上古代工艺的局限性,在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褶皱。在展平时首先要判断这些褶皱是拓片藏品自带的,还是后期因为保管不善形成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就需要展平后进行技术处理。另外,在拓片展平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流程缓缓打开,否则可能因为打开方式的不同,导致拓片上的纹路发生变化,甚至有些严重脆化的拓片纸张还有可能破损。因此,纸质文物修复者在对未托裱的拓片进行平整时,既要将折痕打开展平,又要保留其原有皱褶,从而更好地保存原拓片的原始状态和完整性,为今后的考证研究工作提供完整的资料。
2、拓片的清理与去污
摩崖石刻拓片由于制作对象的多样性使得一些拓片表面沾染了些污渍(如:灰尘、霉渍、微生物、划痕、和拓片不相干的颜料等),首先清理拓片表面的各种污渍是修复处理拓片的的基础环节之一。清理拓片的方式有干清理和湿清理两种,对于一些灰尘、微生物损害,可以选择干清理,用毛刷将表层的尘土等清扫干净,而对于烟熏、污渍等,则需要采取湿处理办法,可以保证清理后弱化痕迹。无论是选择哪种清理方法,都需要根据拓片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种类来决定。例如将石碑上的灰尘、污渍等一同拓印在纸张上,在清理时也要引起注意。
3、已装裱拓片的揭旧
为了避免揭旧过程中对拓片造成二次伤害,修复人员还需要提前选择恰当的揭旧方法。例如要根据拓片纸张的材质、厚度以及是否有病害等,确定揭旧方法。揭旧时如不谨慎,稍有疏忽大意,就容易将拓片揭薄,出现掉色现象,则原有墨气大减,甚至揭伤,以致不可收拾。所以纸质修复人员在拓片揭旧过程中,一旦有疑难和意外情况出现,要及时拿出补救办法。已装裱拓片的揭旧方法主要有干揭法、湿揭法、蒸揭法。干揭法是修复摩崖石刻拓片藏品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主要用于修复前粘接不牢且纸张质量较好的拓片的揭取。需要使用竹启或镊子等辅助工具,揭取时要谨慎小心,防止拓片出现新伤。如果拓片粘接较牢固,无法使用干揭法将拓片分离开来,就需要采用湿揭法。
4、拓片的修补
拓片的修补就是将摩崖石刻拓片本体残缺处配以材质、颜色、纹理等方面相同的补纸粘补好。采用修复古旧书画中全色的方法是不能描绘出捶拓效果的,因此纸质文物修复人员就需要根据所修复拓片的材质、颜色、纹理等来制作与原拓片相一致或相近的拓片补纸。拓片修补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和古旧书画、古籍修复中的修补方法基本相同,然而由于拓片在修补后没有全色的工序,所以在不同的部位采用什么样的补纸来补,就需要纸质修复人员在修补前要经过考证。对于拓片的残破处有文字和图案的部分,就不能使用颜色相同的拓片补纸来补,否则会让观者认为修补的位置没有文字和图案,会产生误解和异议。
5、拓片的装裱
将修复完毕后的拓片,重新装裱起来,既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其观赏价值。目前博物馆针对拓片类藏品,主要使用软衬装裱的方式,在装裱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其一,在修补完毕的拓片周围,先用宽度大约为5cm 左右的衬纸,沿着拓片的四周进行包裹,然后将衬纸揭下,摆放成规则形状,计算拓片的表面积。根据计算结果,修复人员裁剪同样大小或稍微大一点的宣纸。其二,按照从后到前的顺序,使用宣纸将拓片包裹起来,在拓片四周使用胶水将宣纸的边角粘结密封。根据拓片的大小,如果拓片较小,可以使用浆糊点几个点,轻轻捏压后可以完成密封,对于面积较大的拓片,则需要使用胶水进行固定。
6、拓片的压平
软衬装裱结束后,将拓片放置约3-5 小时,让胶水完全边干,修复人员检查拓片的四周,确定宣纸不存在裂缝、翘边等问题后,进行拓片压平操作。将装裱后的拓片,平铺在自动压书机上,启动压书机进行快速压平。另外,自动压书机还带有烘干功能,这样就可以保证部分胶水为完全干燥的拓片,经过压平处理后也能够完全干燥。修复人员在进行这一步操作时,要注意控制砖压的时间,压平时间过短则会影响拓片压平效果,取出拓片放置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褶皱等问题;反之,如果压平时间过长,则会对拓片原有字口造成损伤。
7、拓片的检查与验收
修复人员依次完成上述流程的拓片修复工作后,首先自己要对照博物馆关于拓片类藏品修复标准进行一一对照,如果又不符合规章制度的,需要重新进行修复。对照内容主要包括拓片的颜色与配纸是否完美结合,修复后拓片整体是否厚薄均匀等。确定这些标准全部符合后,在交由博物馆的专家小组进行更加深入和专业检验,除了要对拓片本身的修复效果进行检查外,重新装裱后的效果也是中间检查对象,例如检查拓片四周的衬纸有无疙瘩,拓片修补位置是否与其他部位保持平整,以及装裱是否美观等。经过专家验收通过后,将装裱后的拓片重新馆藏和陈列。
五、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修复原则
拓片是博物馆重要的藏品类型,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远至秦汉,近至明清,都有著名的拓片藏品;从拓片内容上来看,既有历代的碑文、墓志,也有摩崖石刻、钟鼎铭文。近年来,随着修复技术的不断成熟,博物馆拓片类藏品的修复任务也在不断增加。而摩崖为了让这些破损的拓片经过修复后能够重现原貌、恢复价值,对修复人员的修复技术提出了严格要求。结合既往的摩崖石刻拓片藏品修复经验,在修复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在修复时要尽量保持拓片原有的纹路和字口,如果修复后的纹路和字口不能完全或最大程度上对应,也会直接影响修复后拓片的价值;其次,选用的修补纸张,其材质应当与拓片材质尽量贴近或相同,这样也可以保证修复后新旧纸质能够密切贴合起来;最后,修复技法要尽可能与古人修复方法保持相似,再现拓片的原貌。
结语:
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修复是一项专业要求高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对修复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由于摩崖石刻拓片藏品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如果修复过程中稍微不慎,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甚至还会给拓片造成二次损害。因此,博物馆在组织开展摩崖石刻拓片藏品的修复工作时,一方面要提前做好拓片检查,明确受损原因,制定修复方案,准备修复所用的工具等;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修复人员的工作技术水平,掌握修复环节中的技术要点,遵循拓片修复的基本原则,让经过修复后的拓片藏品重新发挥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晓燕 , 赵希利 , 薛妮 , 等 . 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石堂屋顶的保护修复与展示 [J].文博 ,2015(6):86-89.
[2] 李涛 . 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的沿革及对当今文物修复技艺的影响——《晚清八言联》修复实例 [J]. 博物院 ,2018,No.8(2):130-138.
[3] 张亚伟 , 高海 . 文物保护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陶质文物保护修复为例 [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8,v.34 ;No.170(3):99-101.
[4] 冯维. 浅谈博物馆书画类文物的修复与保护——以《清·何桂清行书七言联》为例[J].美与时代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