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作者

徐小港

36060219900325251X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等建设项目不断涌现,深基坑工程的规模和深度也日益增大。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深基坑往往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如软土地层的高压缩性、低强度,岩溶地区的溶洞、溶蚀裂隙,以及高水位地区的地下水渗流等问题,这些复杂地质条件给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基坑的稳定性、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以及工程的造价和工期。不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可能导致基坑坍塌、周边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等严重工程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1. 复杂地质条件对支护结构设计的影响

复杂地质条件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具有显著影响。在软土地层中,土体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固结性能差,易引发基坑整体滑移、坑底隆起及支护结构过大侧向位移;软土的流变与蠕变特性更导致支护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持续变形,增加结构疲劳损伤与失稳风险。在岩溶发育区,隐伏溶洞、溶蚀裂隙广泛分布,显著削弱地基承载力与土体整体性,造成支护结构受力不均,局部应力集中,甚至引发突发性塌陷。高水位条件下,地下水渗流产生动水压力,降低土体有效应力与抗剪强度,诱发流砂、管涌、潜蚀等渗透破坏现象,严重威胁基坑稳定。此外,断层破碎带、膨胀性土、填土层及不均匀地层等复杂地质因素,亦会显著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分布模式与变形特性。上述条件不仅提高了支护结构设计的不确定性,还对支护体系的刚度、嵌固深度、止水性能及整体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必须结合地质勘察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并优化结构参数,确保支护体系在复杂工况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2. 支护结构类型选择与设计要点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包括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土钉墙支护及锚杆支护等。排桩支护适应性强,适用于软土、砂层及部分岩层,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剪性能和变形控制能力;设计时应依据地质勘察资料,合理确定桩型(钻孔灌注桩、SMW 工法桩等)、桩径、间距、嵌固深度及冠梁刚度,确保整体稳定性与侧向位移控制。地下连续墙具备高刚度、强止水性和优异的整体性,适用于深大基坑及邻近敏感建构筑物的工程;设计需重点考虑墙体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接头抗渗构造及槽壁稳定性。土钉墙支护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等自稳性较好的地层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基坑,其设计应综合确定土钉长度、水平与竖向间距、倾角、注浆体强度及面层配筋,保证土体与支护协同工作。锚杆支护通过预应力锚杆将支护结构锚固于稳定地层,有效平衡侧向土压力;设计中需精确评估锚杆自由段与锚固段长度、杆体直径、注浆工艺及预张拉力,防止锚固失效或蠕变失稳。各类支护结构的选择应结合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周边环境及施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实现安全、经济与施工可行性的统一。

二、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1. 稳定性分析方法概述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和可靠度分析法等。极限平衡法作为传统分析手段,基于土体达到极限状态时的力与力矩平衡条件,通过条分法(如 Bishop 法、Morgenstern-Price 法)求解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具有计算高效、物理意义清晰等优点,适用于初步设计与规范验算。有限元法属于现代数值分析方法,可引入弹塑性本构模型(如 Mohr-Coulomb、Duncan-Chang 模型),精确模拟土体非线性行为、支护结构 - 土体耦合作用、分步开挖过程及地下水渗流 - 应力耦合效应,实现对基坑变形、内力分布及潜在滑裂面的精细化预测。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提升,三维有限元分析在复杂地质与周边环境条件下应用日益广泛。可靠度分析法则突破传统确定性分析的局限,将土体强度参数(c、φ)、地下水位、超载等视为服从特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一次二阶矩法(FORM)等方法计算支护系统失效概率和可靠指标,有效量化设计不确定性,提升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三类方法互为补充,工程实践中常结合使用,以兼顾分析精度与效率,确保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的稳定性评价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工程适用性。

2. 实际案例稳定性分析

以某位于软土地区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基坑开挖深度达 18.5m ,地层以饱和淤泥质黏土为主,具有高含水量、低强度、高压缩性特征。采用ABAQUS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选用修正剑桥(Modified Cam-Clay)模型以反映软土的弹塑性及流变特性,支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三道混凝土支撑体系,通过设置接触面单元模拟墙 - 土相互作用。施加荷载包括土体自重、坑边施工超载( 20kPa )及静水压力,并分步模拟开挖与支撑施作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基坑冠梁处,达 48.7mm ,且随开挖深度增加呈非线性增长趋势,主要受被动区软土隆起及支撑刚度时变特性影响。周边地表沉降呈凹槽型分布,最大沉降为 32.4mm ,位于连续墙外侧约0.6 倍开挖深度处。将模拟结果与现场自动化监测数据对比,位移时程曲线吻合度良好,相对误差小于 8% ,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进一步引入蒙特卡洛法进行可靠度分析,将黏聚力、内摩擦角及支撑刚度作为随机变量,基于 10,000 次抽样计算得支护系统整体失效概率为 2.3×10-3 ,对应可靠指标 β=2.81 ,满足规范要求。该综合分析方法有效兼顾了力学机理与不确定性量化,为复杂软土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结论

本文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复杂地质条件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合理选择支护结构类型,并准确确定支护结构的参数。

多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有限元法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基坑的实际受力状态和变形过程,可靠度分析法可以考虑不确定性因素,为工程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仍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不断完善设计方法和稳定性分析理论,提高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任青刚 .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及降排水设计研究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5,52(05):150-152.

[2] 李自江 .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体系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改进 [J].四川水泥 ,2025,(03):161-162+171.

[3] 朱婷婷 .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施工技术研究 [J]. 安徽建筑 ,2025,32(0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