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推进益阳市银发教育与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张致远

湖南城市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湖南省益阳市 413000

引言

随着我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年人“学有所享、游有所养、活有所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益阳市文旅资源丰富、康养条件优越,具备发展银发教育与文旅康养融合项目的现实基础与潜力。银发人群对体验式、学习型文旅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传统康养服务向“文教康养”融合转型,已成为高质量老龄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方向。当前,国内外虽已有相关探索,但针对地方特色文化与银发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仍较缺乏。本文拟基于益阳市本地资源禀赋,结合文化象征体验理论与康养旅游体系构成,探讨推动“银发教育 +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现实问题、理论支撑与路径方案,以期为区域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1)益阳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及“银发教育 + 文旅康养”融合特征

益阳市已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催生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教育与康养服务需求。基于本地丰富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与温泉资源,益阳具备发展“银发教育 + 文旅康养”融合项目的天然禀赋。目前,市内老年大学、社区教育平台正尝试将课程体系向实地教学、研学旅游、健康干预等方向拓展,呈现出“教育—康养—旅游”初步融合的态势。

(2)老龄事业与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演进

康养旅游涵盖温泉、水疗、自然环境、文化、饮食、医疗等十项要素,而益阳市文旅部门积极推进如东部新区鱼形湖康养小镇、安化茶旅文康一体化项目、明清古巷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有效激活了康养旅游供给侧资源。同时,安化县的茶旅文体康试点尤为典型——通过举办黑茶研学、茶道体验、茶宴与健康讲座等活动,实现教育内容与茶文化、生态康养深度嵌合新湖南。

(3)“银发教育 + 文旅康养”融合现状:双向协同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象征体验可显著提升游客情绪与认知层次,对银发群体尤具吸引力。因此,将地方文化融入康养与教育实践,不仅具备潜在疗愈价值,也为文旅康养产业赋能。然而当前融合仍面临资源统筹不足、产品协同不畅等现实挑战,融合模式尚处于探索初期,需进一步构建系统化运营机制与整合型产品体系。

2 面临问题和成因分析

(1)多主体协同动力不足。益阳市“银发教育 +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虽有初步探索,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当前,老年教育多由教育部门主导,而康养文旅则分属卫健、文旅等不同主管单位,缺乏统一统筹与资源整合平台,导致政策支持、项目规划与运营执行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此外,高校、企业、基层社区等参与程度不均,市场化运营能力弱,造成多元主体之间缺乏协同推动的内生动力。

(2)对区域经济与社会价值的促进有限。“银发教育 + 文旅康养”项目对益阳市区域经济贡献尚未充分显现。其一,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与持续收益机制,导致部分项目难以为继。其二,老龄群体参与教育与旅游康养的覆盖率不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存在明显服务鸿沟,造成整体社会效益不均衡。此外,融合产品创新度不足,对地方文化、非遗资源、红色资源的开发与转化程度有限,未能有效激发本地文旅资源的经济转化潜力。

(3)价值共创与增值效应尚未显现。当前融合项目多停留于“文旅 + 康养”或“教育 + 游学”的表层组合,未能深度嵌入文化象征、情感认同等体验维度,缺少互动式、沉浸式的教育康养内容供给,难以实现游客与目的地之间的价值共创。结果表现为游客停留时间短、复购率低、品牌认同感弱,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与增值链尚未建立。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对“银发”人群的学习动机与消费心理把握不准,未能有效整合文化、健康、教育三重价值目标。

3 协同发展逻辑

(1)老年教育与康养服务具备协同演进的现实基础。老年教育与康养服务本质上具有精神关怀与健康促进的双重价值,两者在需求端和场景端高度契合,具备协同演进的现实基础。通过学习驱动社交参与、通过旅游促进身心康复,能有效增强银发人群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2)融合发展需构建以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强化教育机构、文旅企业、社区组织间的资源整合与角色互补,形成“教育—康养—文旅”协作网络,提升融合供给的系统性与适应性。(3)形成价值共创机制。以老年人体验为中心,推动教育内容与旅游产品的互动设计,强化文化传承、健康管理、情感共鸣等维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的复合价值创造。

4 融合发展路径

(1)政府政策驱动。强化政府顶层设计,制定“银发教育 + 文旅康养”专项扶持政策,推动教育、文旅、卫健等部门协同治理,构建跨领域政策协同机制。结合“银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扶持本地文旅资源与教育平台融合试点。(2)数字赋能及资源整合。借助智慧文旅平台与老年教育云平台,实现课程、服务、场景的数据对接。推动益阳现有健康小镇、红色教育基地、非遗传承点等资源线上线下整合,构建“课程- 旅程- 健康”全链条智慧供给体系。(3)服务模式与文旅产品创新。推动沉浸式、互动式融合产品设计。例如,开发以花鼓戏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课程,结合茶旅康养路线设计研学 + 疗养复合产品;推出“城市微旅 + 短期课堂”“传统村落 + 地方技艺”等一体化融合方案,提升老年人“学中游、游中养、养中学”的综合体验与满意度。

5 结论

本研究围绕益阳市“银发教育 +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展开分析,指出当前融合存在协同动力不足、价值转化效应不强等问题,基于协同发展理论与价值共创机制,构建了融合路径框架。研究认为,应强化政府政策驱动,推动数字资源整合与融合产品创新,以实现服务体系闭环、供给结构优化和多元价值提升。未来,益阳市应持续推进跨界协同机制建设,培育融合品牌与新型消费场景,探索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教育—康养—旅游”深度融合路径,为我国老龄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实践样本和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023.

[2] 益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益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规划》. 2021.

[3] Damijanić A T. Travel motivations as criteria in the wellnesstourism market segmentation process[J]. Academica Turistica-Tourismand Innovation Journal, 2020, 13(2).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health[J]. 2015.

基金项目:益阳市社科成果评审委2025 年专项课题(编号Z121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