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基层思想工作的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
陈冰欣
杭州市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西湖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指示精神,通过构建“现代话语体系 - 国际传播矩阵 - 融媒生态链”三维创新模型,探索出一条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现代化路径。本文基于对西湖区创新实践的深度调研,系统解构其通过“西湖新声”宣讲团实现理论传播年轻化转型、以“西湖漫创团”品牌推动文化与理论融合、依托“1+N”国际传播矩阵增强文化软实力、创新五级融媒联动机制重构传播生态的实践逻辑,提炼出“内容供给侧改革 - 传播渠道再造 - 生态体系重构”的螺旋上升式发展范式。
一、大数据时代为基层思想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大数据时代为基层思想工作带来了多维度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显著提升了传播效能。新时代背景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帮助基层思想工作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得政策宣传、理论教育可直达基层群众,尤其覆盖传统媒体难以触达的偏远地区和流动人群 11 。第二,创新了工作方式。在数字化时代,基层思想工作能够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不同群体的特点,从而定制内容,提高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同时,短视频、H5 动画等全媒体时代的新兴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内容,有效增强了基层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此外,内容表达方式也更加贴近群众。在大数据时代,政策语言被转化为群众熟悉的方言、故事等形式,降低了群众的理解难度,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思想工作的成效。
二、大数据时代基层思想工作现代化实践策略
(一)聚焦青年群体,提升宣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西湖区立足现代青年的网络语言偏好,做优“西湖新声”宣讲团,创新“西事儿开放麦·趣 Talk”理论宣讲模式。青年宣讲员们通过情景朗诵、相声、情景剧、脱口秀等形式重构理论表达,讲述对党忠诚、服务大局、担当作为的青春故事。2024 年 10 月,西湖区面向辖区内青年征集有态度、有温度的宣讲作品,共有 72 组原创作品报名,经过集训提升营和多轮评选,13组青年宣讲员脱颖而出,被正式聘为西湖区“西湖新声”宣讲团成员,并开启“西事儿开放麦·趣 Talk”巡回宣讲,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园区等各个单元,推动理论传播直达基层末梢,为西湖区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贡献力量。
西湖区积极培育青年宣讲力量。为全区青年宣讲员代表组织上音乐党课,提升青年宣讲员的综合能力。挖掘培育浙江工业大学的青年宣讲员赵之萱,推荐其参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年说”主题宣讲活动,均入选省、市的集中培训和展示。
在宣讲模式创新上,西湖区组织开展“两湖奔赴·青春有约”主题宣讲走亲活动,邀请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在浙江科技大学作主题党课,“西湖新声”宣讲团、“下姜梦想”宣讲团成员以及浙江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宣讲员开展联动宣讲。
同时,西湖区精心打造宣讲品牌。结合“两山”理念提出 20 周年,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年说”主题学习宣讲活动,设计联学、训练营、微宣讲、集中展示等环节,持续擦亮“西事儿开放麦”宣讲品牌。“西事儿开放麦”理论宣讲成功入围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决赛,获优胜奖。
(二)创新宣传表达,打破传播界限
西湖区以“西湖漫创团”品牌升级为抓手,通过指导相关部门和镇街开展主流平台账号培育,重点孵化万粉至 10 万粉级体制内账号,并整合 10 万粉以上漫画创作者资源,打造“西湖漫创团2.0”品牌矩阵。
针对网络主播群体,西湖区创新性地构建“权益保障 + 技能提升 + 社会治理”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形成数字理论人才培育“西湖模式”。传播策略上,聚焦中国传统节日、辖区文旅特色等重点,每季度策划推出至少一个区级正能量话题,扩大西湖理论传播声势 [3]。例如,联动古荡街道开展天目里国际街区双语标识及“洋网红采风”,提升传播国际影响力。同时,入驻年轻人喜欢的“小红书”等平台,联合西溪湿地、区文广旅体局等相关单位共同策划网络文化季活动,通过年轻化语态增强“西湖故事”传播穿透力。
(三)构建国际传播矩阵,提升跨文化对话能力
搭建“1(区级主账号)+N(高校、企业、留学生账号)”国际传播矩阵,联动西溪湿地、艺创小镇等基地推出双语传播产品,美丽西湖脸书账号刊发《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闹海> 背后西湖区的两家企业——花果山传媒和咕咚动漫》《西湖区迎来一场充满惊喜的文创盛宴——西湖区文创大会!》等亮点宣传。中新社
哪吒 2> 热映 参与制作公司:中国动画电影不比好莱坞差》受到境外媒体关注。
打造“留在西湖”留学生国际传播品牌。依靠以留学生群体为主的民间力量,打造一个留在西湖的 tiktok 账号,串联“采风 + 培训 + 比赛”的留学生活动,鼓励留学生创作鲜活有趣的生活化短视频,培育有传播流量的“洋网红”,实现文化输出与人才引育双向赋能。
(四)推进媒体融合,形成立体传播生态
完善五级融媒联动机制,借力上级媒体力量,围绕中心工作和时事热点,每季度联合策划推出一个深度主题报道(如宋韵文化、共同富裕等)。实施“微融培育三落实”工程,通过硬件升级、创作扶持和评审激励机制,提升了镇街微融的创作能力和作品质量,促进了融媒联动发展。
实施“时政报道三提升、主题报道三突破”策略,强化新闻敏感性与策划时效性。例如,在提升新闻敏感性方面,记者通过实时更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要求和部门镇街平台的热点动态,编辑结合宣传要点第一时间跟进策划,迅速推出相关报道,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西湖区历史文脉赓续上攻坚突破,统筹发挥好区级协会、镇街(平台)政工的力量,通过打造艺术乡建、人文乡村、“湖山入眼新”“文艺一小时”等四个文化品牌,构建古今交融的理论文化传播新格局。
构建网络传播新声势。搭建全区网络正能量传播主力账号集群,分级分类梳理主力账号 10 个。强化主题策划,“杭州西溪湿地 20 年生态答卷”等 5 个话题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榜,总阅读量超 4000 万次。推荐的漫作获评 2024 中国正能量“网络正能量图片”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大对基层思想工作的现代化实践探索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未来,杭州市西湖区还应紧跟 时代发展趋势,持续创新基层思想工作的现代化实践策略,取得更好地基层宣传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 余波 . 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路径探索 [J]. 山东国资 ,2025(05):58-59.
[2] 徐晋 . 新时代选调生培养中的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15):41-44.
[3] 张敏 . 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N]. 安徽科技报 ,2025-01-1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