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国企组织人事视角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融合策略

作者

周梦雅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引言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二者在价值导向、目标追求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机构,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在促进二者融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当前,部分国企在组织人事管理中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 “两张皮”现象:思想政治工作侧重意识形态引导,却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脱节;企业文化建设强调行为规范,却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支撑。这种割裂导致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认同度不足,组织凝聚力弱化。因此,从组织人事视角探索二者的融合策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 “魂” 与企业文化的 “体” 有机结合,对于国企夯实管理根基、激发组织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融合的内在逻辑

(一)价值导向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核心是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企业文化则以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为核心,旨在凝聚员工共识、规范行为准则。二者在 “以人为本” 的理念上高度契合,均以提升员工思想境界、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为目标。从组织人事角度看,这种价值一致性为二者融合提供了基础 —— 组织人事部门可通过招聘、培训等环节,将思想政治要求与企业文化标准同步传递,使员工在入职初期即建立对企业价值体系的整体认知。

(二)功能作用的互补性

思想政治工作侧重思想引领和政治保障,通过理论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等方式,解决员工的思想困惑,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一致;企业文化侧重行为塑造和氛围营造,通过制度规范、典型示范等途径,引导员工形成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习惯。在组织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引,避免文化建设偏离正确轨道;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支撑,使抽象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例如,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中,既考察政治素质(思想政治要求),也考察对企业文化的践行度(文化要求),实现二者功能的互补[2]。

(三)组织目标的协同性

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发展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需求,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者在根本目标上高度协同。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将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与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融入员工培养、绩效考核等环节,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形成合力。例如,在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中,将 “政治素养” 与 “文化认同” 作为晋升的重要指标,推动员工在践行思想政治要求的同时,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承者。

二、组织人事视角下的文化融合策略

(一)构建融合型制度体系,夯实制度基础

组织人事部门应牵头整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制度,构建 “目标 — 流程 — 保障” 三位一体的融合制度体系。在目标层面,制定《国企人力资源融合发展规划》,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在流程层面,将二者要求嵌入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招聘环节,在任职资格中增加 “认同企业政治使命和文化理念” 条款;培训环节,开发 “思政 + 文化” 融合课程(如 “国企使命与企业文化” 专题课);晋升环节,将 “政治素质” 与 “文化传承能力” 作为必备条件。在保障层面,成立由组织人事部门、党委部门、行政部门组成的融合工作小组,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效果,确保融合落地。

(二)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提升融合能力

组织人事部门应重构员工培养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的深度融合。一是打造 “双师型” 培训队伍,选聘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企业文化的干部担任讲师,同时邀请外部专家开展 “思政与文化融合” 专题培训;二是设计 “理论 + 实践” 融合项目,例如组织青年员工参与 “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思政教育)与 “企业发展史调研”(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让员工在了解企业政治责任的同时,感知文化传承;三是建立 “导师带徒” 融合机制,在师徒协议中明确 “政治引导” 与 “文化传承” 的双重责任,使老员工在传授业务技能的同时,向新员工传递企业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内涵 [3]。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导向作用

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将思想政治表现与企业文化践行度纳入统一评价框架。组织人事部门可设计 “三维考核指标”:政治维度(如 “理论学习参与度”“党性修养评分”)、文化维度(如 “企业文化践行案例数量”“团队文化贡献度”)、业务维度(如 “工作业绩完成率”),三者权重根据岗位性质动态调整(如管理岗政治维度权重不低于 30% )。同时,建立 “正向激励 + 反向约束” 机制:对考核优秀者,在晋升、评优中优先考虑;对未达标的员工,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培训。通过考核导向,引导员工将思想政治要求与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融合执行力

组织人事部门应着力提升自身及相关干部的融合能力。一是开展 “能力提升计划”,组织人事干部定期参加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等培训,每年至少完成 40 学时的融合专题学习;二是建立 “轮岗交流机制”,安排组织人事干部到党委部门、企业文化部门轮岗,积累跨领域工作经验;三是组建 “融合工作智库”,吸纳企业内外专家、优秀员工代表,为融合策略制定提供智力支持。通过队伍建设,确保组织人事部门成为推动二者融合的 “主力军”。

三、结语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组织人事视角看,只有将二者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流程,通过制度融合、人才培育融合、考核融合和队伍融合,才能实现 “思想引领” 与 “文化聚力”的协同效应。组织人事部门作为融合的关键推动者,需立足企业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的 “魂” 扎根于企业文化的 “体”,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未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将面临更多新课题。组织人事部门需持续探索数字化时代的融合路径,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员工思想动态与文化认同度,精准设计融合策略,不断提升融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钱璐 .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路径探索 [J]. 冶金企业文化 ,2025(2):46-48.

[2] 李长征 . 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策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社会科学 ,2025(3):44-47.

[3] 刘燕玲 . 新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J]. 区域治理 ,2025(12):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