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一宅两院”特色民宿发展模式研究
曹海涛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 230601
一、“一宅两院”民宿模式的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人口外流、农业生产力低下、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等挑战。乡村振兴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其中农村旅游被视为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农村旅游不仅能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如餐饮、手工艺品销售的协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多元化。 “一宅两院”(1H2C)模式作为农村旅游的一种创新实践,近年来在安徽省等地崭露头角。该模式的核心是将现有农村住宅改造为具有双重功能的建筑:底层由农户居住,上层用于接待游客,通常结合农家乐元素,提供乡村住宿新体验。相较于传统的民宿开发,1H2C 模式无需新增建筑面积,充分利用闲置空间,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该模式通过农旅结合,不仅提升了农户的经济收入,还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马畈村作为岳西县的一个典型案例,因其山清水秀生态良好优越的自然环境、传统徽派建筑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 1H2C 模式推广的理想试点地区。“一宅两院”作为一种创新的民宿发展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好处,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该模式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一宅两院”发展模式的内涵
(一)创新模式破解资源闲置难题
岳西县马畈村“一宅两院”模式成功破解了农村建设用地受限和农民房屋闲置的问题。在传统农村发展中,大量农房因人口外流而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而该模式通过对现有村民住宅进行改造,打造楼上楼下两个“院子”,楼下村民自住,楼上供客人居住,各自进出互不影响。这种创新模式将农户住宅与传统农家乐民宿相结合,既保证了农户原有生活空间,又有效利用了农村闲置的房屋资源,为当地游客提供了旅游住宿设施。这说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整合农村闲置资源,通过创新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多方协同推动产业发展
“一宅两院”模式的发展是政府、村集体、农户和社会资本多方协同合作的结果。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村集体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对农户住房进行统筹改造,并负责民宿的运营管理工作;农户将闲置住房租赁给村集体使用,通过为游客提供餐饮、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参与民宿建设运营,通过招标由专业共公司负责统一风格设计和标准施工。这种多方协同的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这显示在乡村振兴中要注重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三)人才支撑提升服务质量
优秀的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在“一宅两院”特色民宿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岳西县协助村集体整合返乡大学生、退休村干部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等,组建“一宅两院”民宿运营团队从事具体运营工作;采取“专题培训 + 送教上门”方式,举办民宿管理和从业人员专题培训 16 期,提升民宿经营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体验度、舒适度和满意度。马畈村“一宅两院”
民宿现由返乡大学生、村后备干部“负责日常综合管理,民宿管理人员通过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民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体现出乡村振兴中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村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一宅两院”模式不仅带动了民宿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户在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的同时,还可以销售农产品,如村里某农户通过为游客提供餐饮,将自家制作的特色农产品如干茶、干菜等农产品销售一空,2023 年仅土特产品销售就收入 1 万多元。此外,民宿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乡村振兴中要注重产业融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增加农户和农村收入。
三、“一宅两院”的意义和推广
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实施 1H2C 模式,马畈村成功为 50 余户农户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使得 2023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 15% 的增长,这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在文化传承方面,该模式的实施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承,例如通过游客的参与,使得传统手工艺如竹编等得到了新生,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社会融合方面,马畈村每年吸引城市游客超过5000 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感受和参与生态治理和传统文化的机会。未来将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参与方面完善并推广该模式,例如改村计划在未来一年期间投资 200 万元用于修缮村内道路,并新增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计划每年举办 2 次服务技能培训,确保所有参与的农户都能接受培训;成立村民监督小组,负责收集居民的反馈并优化乡村的设计和规划;每月举办文化节活动,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增强游客的黏性,将该模式试点推广,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汪静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民宿集群化发展探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5(08):28-30.
[2] 宋豪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旅新业态及发展模式研究 [J]. 中国商论 ,2025,34(01):64-67.
[3] 魏 欣 . 乡 村 振 兴 背 景 下 乡 村 民 宿 发 展 策 略 探 究 [J]. 旅 游 纵览 ,2023,No.393(12):60-62.
曹海涛(1981-),男,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