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
周欢
海南泓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一、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类型
1.1 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
装配式建筑结构当中,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是关键的连接部位,节点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栋建筑的安全与寿命。如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要符合一定强度及延性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在地震时有效传递并耗散能量。有关研究显示,预制混凝土节点的抗震性能可通过改良节点区域的配筋情况,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者引入预应力技术加以改善。如在节点区域设置交叉钢筋或者螺旋箍筋,就能明显加强节点的抗剪能力。
1.2 钢结构节点
钢结构节点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连接部分,它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地震频发地区,钢结构节点的抗震设计就显得特别重要,像日本阪神地震的案例表明,钢结构节点的损坏大多出现在连接处,这就体现出在设计时就要对节点做细致的抗震性能评价,经过研究得知,采用高强度螺栓和焊缝结合的连接方式,可以提升节点的延展性和耗能能力,进而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节点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2.1 现有抗震性能分析技术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深度分析当中,现有的抗震性能分析技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依靠先进的计算模型和实验测试,研究人员可以对各种类型的节点展开精准的抗震性能分析,比如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就可以用有限元分析(FEA)来模拟,这项技术能给出节点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通常依靠弹塑性时程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以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行为,在实验测试层面,振动台试验成为验证计算模型准确性的关键手段,通过模仿地震动对实际节点模型开展测试,可以得知节点在真实地震条件下的表现。
2.2 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测试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深度剖析当中,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诸如有限元分析(FEA),能够对结构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展开准确预测。研究者们借助 ANSYS 或者ABAQUS 之类的软件,针对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执行非线性动态分析,以此来评判其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表现情况。实验测试同样起到了验证模拟的效果,通过在振动台上对实际尺寸的节点模型执行地震模拟实验,可观察到节点在实际状况下的破坏形式以及失效机理。如一项有关钢结构节点的研究表明,在模拟地震作用之下,凭借实验观察到的节点破坏形式同计算机模拟结果十分接近,这便证实了模拟的正确性。
三、抗震性能存在的问题
3.1 节点连接处的常见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里,节点连接处的可靠程度直接影响到整栋建筑的抗震表现,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运输以及安装的时候,难免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损害在节点连接处体现得更为突出,从而会影响到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在实际应用当中,因为预应力的丧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情况,可能会造成节点区域出现裂缝,进而影响到结构的延展性和承载能力,钢结构节点也许会因为焊接瑕疵,螺栓松动之类的状况,在地震冲击之下产生脆性破坏。按照一项研究显示,钢结构节点在地震中的损坏率高达30% ,这就显示出节点连接处问题十分严重,所以针对抗震性能改良策略务必从节点连接处的细节之处着手,采用先进的材料并改进连接技术,比如采用高强度螺栓、改良焊接工艺等等,从而提升节点的抗震性能。结合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检测,可以更为精确地评定节点连接处的抗震性能,保证在极端地震状况下,装配式建筑能维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
3.2 材料与施工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当中,材料及施工质量控制是保障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在施工期间,混凝土浇筑质量关乎节点抗震性能,有关研究显示,混凝土强度存在不均匀状况,这会致使应力集中,进而削弱结构整体抗震水平。按照相关实验数据,混凝土强度每低一个等级,节点抗震性能大概会下滑 10%~20% ,所以采用精确的混凝土配比并实施严格的施工工艺,可以提升抗震性能。钢结构节点的材料特性也会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钢材的屈服强度、延展性和韧性是决定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在施工过程中,焊接质量的不一致性以及螺栓连接的松动都会成为结构的薄弱点,焊接缺陷会引发应力集中,在地震作用下造成脆性断裂。据一项研究,焊接缺陷造成的节点强度损失可高达 30% ,所以采用先进的焊接技术及螺栓连接技术,并执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对优化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十分关键。而且施工过程中的小节处理也不能忽视,节点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的锚固长度和位置,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等,都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去做,要是忽略这些小节,就可能造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出现破坏。
四、抗震性能优化策略
4.1 材料选择与创新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深入剖析及改良策略当中,材料选取和更新是加强抗震性能的关键部分,比如采用强度高的钢材以及性能优良的混凝土,就能明显提升节点的承受力和延展性。有关研究显示,通过使用纤维加强材料,像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可以有效地改进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韧性,进而优化结点的抗震性能。材料上的革新包含研制新型粘合剂和封口剂,这类材料在节点衔接之处的应用可缩减由于地震引发的滑动和裂开。在设计环节,凭借电脑模拟和试验检测,可以针对不同的材料组合的抗震性能加以评定,从而选定最佳的材料组合,装配式建筑中,材料的选择和更新既联系着结构的稳定,也是做到抗震性能改良的重要途径。
4.2 结构设计优化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抗震性能改善策略里,结构设计更新改良属于重要环节,借助先进的计算模型与分析手段,非线性动力分析便是其中之一,它可以针对结构在地震影响下的反应实施精确模仿。如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模拟就可以预估节点在非常规负荷下的表现,按照情形来改变设计参数,从而改进整体抗震水平,在现实例子当中,日本的抗震设计规范普遍被视为世界上最为严格的,他们的设计里包含着“强节点弱构件”这一概念,保证当发生地震的时候,结构最先毁坏的部分是那些比较容易修理的地方,而不是关键的节点衔接处。采用高性能材料,比如高延性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可以有效加强节点的延性和承载能力,结构设计改良不能只顾及材料性能,还要联系施工工艺的更新,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预应力筋手段,从而削减施工过程中的误差,改善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 乔光华 , 程远兵 , 郭子龙 , 戚福周 . 装配式钢结构全栓接刚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 [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48(1):64-69.
[2] 杨伯韬 . 装配式建筑加固钢结构端板连接节点承载性能分析 [J]. 建筑技术 ,2025,56(9):1148-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