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从“橄榄绿”到“工装蓝”:武警水电部队转企人员思想认同重构研究

作者

朱伟

中国安能集体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南宁市 530000

随着国防和部队改革的不断深化,武警水电部队完成了转企改制,标志由“橄榄绿”向“工装蓝”的跨越的完成。这种巨大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而且也给转企人员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意识形态认同重建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也影响着应急项目的建设成效。

1 武警水电部队转企人员思想认同重构的困境与挑战

1.1 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冲突

在转制前,武警水电部队人员是军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转企后,身份发生了变化,部分职工在新身份下产生了心理落差,难以适应市场导向的管理方式和考评机制。这种身份认同的断裂,使一些员工产生了困惑和焦虑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1]。

1.2 价值观念的转变困境

部队文化强调的是绝对服从,集体主义和献身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强调经济利益、业绩评价和个人发展。这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使得转企人员面临着价值取向上的困惑。例如,一些人员对“以利为本”的经营理念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仍然保持着“不计成本,只为完成任务”的部队思想,造成了工作上与公司管理要求脱节的现象。

1.3 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转企后,部队原有的晋升机制被打破,新的职业发展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人担心自己的技术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信心。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市场化运作所带来的业务波动,也增加了员工的职业焦虑。

2 党建赋能思想认同重构与应急工程建设双效提升的机制构建

2.1 党建引领思想认同重构

2.1.1 强化政治教育,重塑价值认同

加强政治教育,是重塑价值认同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让转企人员深刻认识到部队转企是我国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同企业的发展使命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例如,通过专题党课对转制政策的历史意义进行解读,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增强政治信念,促进员工由“服从命令”的军事思想转变为“服务市场”的企业价值观念,重塑“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价值观[2]。

2.1.2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应急项目建设和重大工程推进等关键场景下,建立临时党支部,选拔优秀党员担任项目负责人,以党员带头冲锋、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把党组织的凝聚力转化为集体的向心力。例如,在抗洪抢险中,党员主动承担堤防加固、疏散群众等高风险任务,用“舍我其谁”的精神感染周围的同事,激发普通员工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加快身份认同的转化。

2.1.3 构建人文关怀机制

构建人文关怀机制,是强化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保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对员工在身份转换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困难进行及时地了解,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生涯规划和生活上的帮助,切实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比如,针对转制人员不适应市场导向的考核机制,党员骨干采取一对一辅导方式,讲解绩效政策;针对职业生涯困惑的员工,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计划,以增强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促进他们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内化。

2.2 党建驱动应急工程建设双效提升

2.2.1 优化组织协调机制

在组织协调方面,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和支部共建等机制,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突发事件应急项目涉及设计、施工和材料供应等多个部门,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信息传递不畅、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党建为引领,建立跨部门党组织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研究业务和党建工作,明确部门职责范围,优化工作流程。例如,某地区震灾后重建工程,支部共建促使设计单位和施工队伍实时交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将工程进度提前 20% ,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

2.2.2 创新技术攻关模式

就技术创新而言,党建引领下的党员技术攻关小组是解决技术难题的重要力量。针对应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恶劣等技术难题,企业成立以党员技术骨干为主体的技术攻关小组,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究。以堤防加固工程为例,党员技术团队通过产学合作,研制一套实时监测系统,对坝体位移、渗流量等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对风险进行预警,避免人工巡查疏漏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后期维修费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

2.2.3 完善考核激励体系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进党建工作双效提升,建立“党员先锋岗”“应急攻坚奖”等专项激励措施,不仅对项目进度、成本控制等业务指标进行考核,还对党员在团队合作、攻坚克难中的表现进行考核。例如,在某应急排水工程中,对提前完成任务、安全零事故的党员班组进行了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并把它作为晋升考核的加分项,以激励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这种党建工作与业务考核相结合的机制,激励员工既要关注质量,又要追求项目效率,促进应急项目建设效率和效益的协同提高 [3]。

3 案例分析:中国安能建设集团的实践探索

中国安能承建的一项洪涝灾害应急救援项目,面临着工期紧、技术难度大的难题,同时转企人员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统一,存在着身份认同冲突和价值观冲突等问题。集团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多维度举措,推动思想认同重建和项目建设双效提升。组织上,救援现场很快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中心进行了动员,把救援工作和公司的使命紧密结合起来,重新树立了团队的使命感。实践上,成立了“党员突击队”,主动担负起堤坝加固、决口封堵等高风险工作,发挥“我先上、跟我上”的先锋作用,带动全体员工形成共识,破除身份转换带来的心理障碍。同时,针对复杂水文环境下施工困难,集团以“党建 + 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党员技术骨干为核心,与高校、科研院所组成攻关小组,研制智能监测系统,对大坝位移、渗流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动态分析优化施工方案,避免人工巡查的疏漏风险。最终,项目提前三天完成了救援任务,节约了大约 15% 的成本,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效率,既提高了应急项目的效率和效益,也让企业的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可。

结论

本文认为,在武警水电部队转企人员思想认同重建中,党建工作是关键因素。加强政治教育、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和建立人文关怀机制等三个方面,有效地化解了大学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价值冲突。同时,党建赋能通过优化组织协调,推动技术创新,健全考核机制,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发现,意识形态认同重构与应急项目建设双效提升具有良性互动关系。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既可丰富组织变革理论,又可为深化国企改革和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蒋睿 , 崔凯伟 . 高校知识产权转移与转化的制度与机制研究——以武警部队院校的管理范式创新为切入 [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4,21(07):45-56.

[2] 余斌 . 部队集体退役转隶人员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D]. 河北经贸大学 ,2023.

[3] 张俊 . 改革转隶新形势下加强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J]. 消防界 ( 电子版 ),2018,4(1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