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驱动下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
刘梦 阚瑞钢
哈尔滨市哈南万达小学校 哈尔滨市平房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引言
平房区作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城市的一块“老工业基地”改造区域,目前117 位体育教师中有四分之一工作时间超过 20 年,超过三分之一教学时间在 5年以内,老、中、少教师共存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基于理念—能力—关系的视角,从新课改背景下平房区体育教师适应现实的工作观和教育观出发,从不同教龄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梳理中,关注并寻求贴近东北县域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协同发展策略,既契合新课改环境下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角色转型的需求,又结合区域体育教育特色(以冰雪季节课程为抓手),为实现老工业基地内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代际问题提供经验佐证,具有地域化实践导向意义。
二、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理论维度
( 一) 教育理念的导向作用: 从技能传授到全人培育
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结构化学习”等理念在区域层面已经产生误解,有的老教师把“小组合作”等同为“固定分组”的合作练习,没有体现出技术和战术、比赛的递进式设计;一些青年教师积极探索项目的结构化学习,也会出现跑偏现象,例如一些足球课上出现教师让学生来玩“话剧”,有的学生活动没有负荷,忘记运动学基本规律而将体育课搬到“戏台”上去的案例,可见,理念的内化并不容易。
( 二) 专业能力的转化效应: 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舒尔曼对教学实践知识“PCK”解释的实践内涵也是如此。PCK 在平房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表现是多样的。表现一:“教学时间的合理控制”。表现二:教师在对待新的运动项目时具有优势,但也常常在课堂生成的教学案例上表现出稚嫩。
于是这种知识能力结构的年龄分层模式的差距反过来就是互补的空间:老年老师的技术“感觉”和青年老师的技术的“感受力”如果组合一下就让教学中出现了有效的信息反馈。
( 三) 师生关系的建构价值: 从单向指令到双向互动
社会建构主义理念中的教师是建构学习共同体的促进者这一理念与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中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通的。笔者在平房区了解到,有的老教师的陈旧师生观念导致课堂中的“命令式”教学仍处于支配性地位,学生参与度不高;而一些青年教师的“问题发现”教学尝试,例如在体操课教学中进行学生自编动作组合尝试,但在无循序渐进指导的方法与措施的引导下学生完成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三、平房区小学体育教师代际差异的教学表现
( 一) 课程理解的代际分野
一线名师处于“改良式”进行,如“大单元教学”的意识和做法植入到原来的教学设计中,在推进过程中依然以技术分解为学习过程,对“学- 练- 赛”的一体化设计领会欠缺。代际教师更多地沿着“改造式”进路和创新式进路,比如融入多门课程的融通式、“剧型”教学模式式样等教学设计尝试。
( 二) 技术应用的代际落差
移动智能技术改变课堂教学带来代际差别。一些年轻的老师习惯于移动智能技术的使用,运用智能设备对学生的运动状态进行即时监控反馈,如在速度滑冰课中,通过学生的心率信息来调控教学强度,但在一些老师的眼中,心率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忽略了非语言信息的跟踪;而一些年长的老师只注重过去的教学经验和直观判断,如关注学生运动中的出汗状态、面部表情来推算学生负荷强度,但这样的客观判断却没有数据依据,无法给教学起到服务性的作用。
四、教师群体协同发展的区域实践路径
( 一) 价值共识构建: 基于地域特色的理念对话
平房区开展了“新课标理念与地方实践”系列研修活动,要求教师在了解改革“变”与“不变”中提升自身适应新课标能力。比如在冰雪课程专题研讨中,解读“通过冰雪运动锻炼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育人目标与“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确保运动负荷”等“冰雪运动本位”的学科本质,对比两节传统教学的速滑课和新课标中冰雪运动素养培养的主题课,逐步让学生对“传统项目新设计、创新设计本位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达成共识。
(一)实践共同体培育: 跨代际协作的“冰雪模式”
平房区建立 " 青蓝工程——冰雪运动教学共同体 ", 设计符合地域特色的三阶段协作模型:
1、学识感悟期:老教师示范冰雪课堂的流程(比如冰面安全、列队指挥方法)等,年轻教师则从“跟着上课——听完上课——一起上课”过程中感悟老教师的传统的教学经验;
2、技术反哺阶段:年轻的老师构建“数技服务小组”,为老教师开展运动APP 技术培训,促使老教师建设学生的体质健康电子档案。
3、融通创新发展阶段:研制“冰雪+”校本课程,例如结合冰雪传统项目(如冰尜),探究其学科融合性。
( 三) 差异化培养策略: 基于教龄特征的分层发展
区域教育部门制定《平房区小学体育教师分层培养方案》, 针对不同教龄教师设置重点培养方向:
·资深教师 : 侧重本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 鼓励申报“传统冰雪游戏校本化改造”课题, 通过成果评选推动经验转化。
·中年教师 : 聚焦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 , 组织“体育与德育、美育融合”专题工作坊, 促进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力发展。
·新任教师: 强化课堂组织基本功训练, 通过“师徒结对”开展队列指挥、安全防护等实战演练, 定期进行教学基本功比武。
这样的分层培养既顺从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也符合平房区冰雪教育发展现实需要,初步实现“老带新传承冰雪经验,新促老学习数字技术”的良性互动。
结论
一是哈尔滨市平房区小学校本体育教师的年辈差别,其中在教育思想、技术工具和文化传统上均有体现。
二是代际关系,这是区域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力量和优势资源,建立相应地域范围内的共享价值理念、实践社区以及分层式的发展架构,能有效提升教师间的知识结构互补以及经验共享。
三是冰雪运动与民间游戏的传承创新 , 需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经验优势与年轻教师的技术活力, 实现传统体育资源的现代化转化。
参考文献:
[1] 如何优化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 . 王雪 .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8(03)
[2] 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 . 章坚 . 学周刊 ,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