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情绪智力的班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作者

孙秀丽

廊坊市第五中学

此文为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情绪智力创建幸福班级班本课程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143;课题类别: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开发并实施一套基于情绪智力理论的班级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交能力。本研究首先回顾了情绪智力的定义和重要性,随后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原则、目标和内容框架。在实施策略方面,本研究详细讨论了教师角色、学生互动以及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实证研究,本研究评估了课程对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情绪智力 班级课程 开发与实施

一、引言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在教育中的推广,在幸福中国、幸福城市的大背景下,优先发展幸福教育、先让学校幸福起来,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班级是幸福教育、幸福学校的基石,时代将班主任工作和班集体建设推向了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高度。创建幸福班级已经成为时代对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呼唤。面对有所增长的学生心理问题,同时处于后疫情时期,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关注和调整,从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升着手,打造健康幸福的班级是我们的研究目标。

二、课程设计原则

本课程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 学生中心;2. 整合性学习;3. 实践导向;4. 持续评估与反馈。这些原则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情绪智力的理论框架,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

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表达、调节和利用能力。内容框架包括情绪认知训练、情绪表达工作坊、情绪调节策略和情绪智力应用案例分析等模块。

第一阶段:(2023年4月-2023年9月)研究前对样本学生和对照组同学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数据分析,完成课程的开发,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23年9月-2024年1月)完成班本课程第一部分“认识觉察情绪”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涉及:观看动画片《头脑特工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两节课)、情绪知识(什么是情绪、情绪的产生和分类、几种常见的情绪理论、情绪的意义和影响共四节课)形式主要以电台波音讲解和课上讨论分享相结合,团体沙盘感知情绪(一节课)、绘画课情绪万花筒(一节课)。

第三阶段:(2024年2月-2024年7月)完成班本课程第二部分“接纳稳定情绪”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涉及:绘画情绪的魔法瓶(一节课)、情绪表达四步法(一节课)、写作“我的情绪体验”(两节课)、常见的情绪稳定技术(蝴蝶拍、空椅子、安全岛、保险箱)四节课。

第四阶段:(2024年8月-2025年1月)完成班本课程第三部分“转化情绪”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涉及:情绪调节和转换的方法(呼吸放松、运动、音乐、表情调整、自由书写、主题绘画、正念冥想)及每种方法的体验性训练,八课时完成。

第五阶段:(2025年2月-2025年6月)完成班本课程第四部分“与人交往”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人际关系特点、人际交往原则、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几个方面,以教师讲授、心理剧、读书会、亲子活动、家长学生讲座等形式进行。

第六阶段:2025年7月-2025年8月)研究后问卷测评、研究资料汇总整理

结题。

四、实施策略

课程的成功实施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的学生互动和科学的评估体系。教师需接受情绪智力培训,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生互动强调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以增强实际应用能力。评估则采用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五、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研究发现参与情绪智力课程的学生在情绪认知和调节方面有显著提升。此外,学生报告称他们在人际关系和冲突解决方面也有所改进。

六、结论

本研究表明,基于情绪智力的班级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对其学术成就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课程对不同年龄段和背景学生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