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赋能:探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新路径
郑耀宗 孙佰芳
古浪县新堡教育工作站 古浪县大靖教育工作站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它是语言发展的基石,通过训练,学生能清晰、准确地表达想法,丰富词汇,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为书面写作和阅读理解打下基础。其次,口语交际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快速理解并回应他人,锻炼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此外,口语交际教学帮助学生培养社交能力,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掌握沟通技巧和礼仪,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剖析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问题:
1. 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侧重知识传授和书面技能,将口语交际视为次要任务,导致教学时间被压缩。
2.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创新,未能利用多样化手段创设生动的交际情境,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3. 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自评与互评,且评价内容侧重于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忽视交际态度和应变能力。
(二)学生层面问题:
1. 不敢说: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怕在公开场合说错话被批评或嘲笑,产生心理障碍,不敢主动表达。
2. 不会说: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在表达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词汇积累匮乏,导致语言平淡、内容空洞,缺乏系统的口语表达训练。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问题
1. 资源匮乏: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有限,课外相关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多样化的辅助教学资料。
2. 环境缺乏真实性:课堂教学多局限于教室,模拟情境与真实生活场景存在差距,学生缺乏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口语的机会。
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通过多维度的策略加以改善。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需采取多维策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以下策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定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应突破单一语言维度,构建 " 四维一体 " 目标体系。语言能力目标聚焦规范表达,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规则,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感染力,通过思维导图训练提升逻辑连贯性。思维品质目标注重高阶思维培养,设计 " 观点辩论 "" 故事续写 " 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质疑与创新中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审美鉴赏目标强调语言艺术感知,通过经典演讲赏析、诗词朗诵等实践,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节奏美与意境美。文化传承目标要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 " 节气故事讲述 "" 非遗文化访谈" 等活动中增强文化认同,同时通过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培养全球视野。该目标体系以核心素养为纲,建立 " 语言实践 - 思维发展 - 审美体验 - 文化建构" 的螺旋上升路径,为教学实施提供清晰导航。(300 字)
(二)创新教学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激活口语交际课堂的核心动力。角色扮演法通过创设 "新闻发布会 "" 历史人物访谈 " 等情境,引导学生在角色代入中实现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的双向提升。如 " 校园安全小记者 " 活动中,学生需根据采访提纲灵活提问,既锻炼即兴表达能力,又深化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小组讨论法注重议题设计的开放性与思辨性,通过 "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 等争议性话题,促进学生倾听、质疑与整合能力的协同发展。情境模拟法则强调真实场景的建构,借助 " 博物馆讲解员 "" 旅游路线规划师 " 等职业体验,推动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交际能力。此外,故事接龙培养创造性思维,即兴演讲提升应变能力,辩论活动强化逻辑表达。多种方法的有机融合形成"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实践迁移 " 的教学闭环,使口语交际课堂从单向传授转变为多维互动,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表达质量。
(三)深度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是提升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教材资源开发需突破固有板块限制,通过单元主题延伸实现知识迁移。如教学《海底世界》后,可组织 " 海洋生物推介会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不同海洋生物特征。生活资源转化注重捕捉日常交际场景,将家庭聚会、校园活动转化为教学素材,如开展 " 周末趣闻播报 " 活动,让学生分享生活经历。多媒体资源整合需结合视听技术创设情境,通过影视片段配音、新闻评论分析等形式,增强课堂互动性与代入感。社区资源开发则通过社会实践拓展教学场域,组织" 社区文明观察员" 采访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沟通能力。建立" 教材-生活 - 数字 - 社区 " 四维资源库,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构建,使口语交际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虚拟走向真实。(300 字)
(四)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构建全面、科学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及时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
1. 评价指标多元化
知识技能维度:考察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包括发音、语调;词汇运用和语句表达的准确性。
过程方法维度:评价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参与过程和方法运用,如讨论、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情感态度维度:关注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表现,如兴趣、自信、尊重他人观点等。
2. 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专业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给予指导建议。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
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进步与不足。
应用于教学实践:评价结果用于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学生口语交际成长档案,记录不同阶段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结论与展望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语言能力、思维提升和社交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教师重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以及教学资源匮乏、环境缺乏真实性等问题。为改善现状,需明确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深度开发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并加强家校合作。这些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展望未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设计个性化、趣味性教学活动。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将融入教学,创设更真实、丰富的交际情境。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将更加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口语交际实践空间,助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为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4 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 :WW〔2024〕YBGH003 )重要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