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园林绿化中土壤改良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

王景异 张伯炎

郑州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其生态价值和环境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张紫政[1]探讨了其在促进生物多样性、微气候调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针对城市绿化过程中面临的土壤退化、水资源消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及景观多样性丧失等环保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环保理念的种植养护技术应用策略,旨在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科学、有效的养护技术支持,以实现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王凯强[2]基于城市化建设,阐述了城市绿地当下存在的各项问题,分析了园林植物的作用,阐述植物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侯颖等[3]综述了园林植物对城市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期为探索城市立地条件下树种或群落配置对城市绿地土壤的作用。林风梅[4]以某湿地公园园林绿化施工为契机,尊重地域特色和自然,以生态理念为核心,因地制宜结合湿地公园绿化现状问题,通过改良土壤、种植耐盐碱乡土树种、配置植物品种生态组合、注重养护等策略,开展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营造。洪隽琰[5]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中土壤存在的常见问题,包括区域整体问题以及特定园林绿化地带的问题,然后从常见的土壤质量问题出发,如不良性状土壤结构、盐碱性土壤、酸性土壤、土壤污染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良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壤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和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研究城市园林绿化中土壤改良方法,提高土壤质量,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城市土壤特点及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城市土壤具有无层次、密实度大、侵入体多、养分匮缺、污染严重等特点。由于长期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城市土壤的原有层次结构被破坏,形成了无规律的土体构造;机械和人的外力作用使土壤密实度高,破坏了土壤的通透性;大量废弃物的侵入占据了土壤空间,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城市园林植物枯枝落叶被运走,导致土壤养分循环受阻,养分匮缺;同时,城市中的工业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城市土壤的不良特性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土壤密实度高导致土壤透气性、排水和持水能力下降,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土壤养分匮缺使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生长缓慢、抗逆性减弱;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 城市园林绿化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法

2.1 城市园林绿化土壤存在的问题

城市土壤受机械碾压而板结,土层开挖后混入石砾、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导致土壤物理性状差,紧实板结,容重高,孔隙度较低,通气孔隙小,植物根系难以生长。部分城市土壤存在盐碱化问题,土壤中可溶盐含量过高,pH 值偏高,引起植物生理干旱,危害植物组织,影响植物正常吸收营养,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一些城市由于酸雨和大气污染等原因,土壤 pH 值低于 6,形成酸性土壤。酸性土壤会影响土壤耕作性能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树苗的生长状况和品质。城市土壤受到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污染,不仅影响园林植被生长,还会对周边居民健康状况产生威胁。

2.2 城市园林绿化土壤改良方法

2.2.1 物理改良方法

通过深耕与翻耕可以改善土壤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等问题,有效预防土壤水盐上升。植树时先在树穴中放置塑料薄膜隔离袋并添以客土,或在树穴中铺设隔盐层,采用粗砂、炉灰渣等材料后填上客土。依据水盐运动规律进行施工作业,通过暗管铺设控制地下水位,使盐分随水流出,实现土壤脱盐及避免生盐渍化。对盐碱土壤进行改良最有效的方式,可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结构和盐碱含量,促进植物快速生长。

2.2.2 化学改良方法

利用抗碱改良剂中的矿物质与盐碱化土壤中的碱形成中和作用,降低土壤中碱含量。例如,硫酸铁、硫磺、硫酸铝等都具有降低土壤中碱含量的作用。大量添加有机质到盐碱土壤中,如腐叶土、松针、木屑等,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提升土壤改良效果。

2.2.3 生物改良方法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绿肥品种,如田菁、草木樨、紫云英等,增加耕层土壤养分,覆盖地面防止水土流失和水分过量蒸发,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选择具有耐盐碱、抗风沙、抗干旱及耐水湿等特征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结构。

3 土壤改良方法的应用案例

上海临港新城城市公园针对盐碱地土壤,采用了平整土地、种植耐盐植物绿肥、种植先锋树种等综合改良措施。通过种植田菁、草木樨等绿肥作物,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种植中山杉等先锋树种,为后续大面积绿化提供施工界面,同时改善了区域生态系统,提高了景观环境质量,如图 1 所示。荷兰在太阳能道路项目周边绿化中,注重土壤改良与生态功能的结合。采用有机改良剂和生物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营造出具有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绿化空间。

图 1 上海临港新城城市公园

4 城市园林绿化土壤改良方法的应用策略

4.1 因地制宜选择改良方法

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污染程度和园林植物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例如,对于盐碱地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改良方法;对于酸性土壤可施加石灰等酸性改良剂;对于污染土壤可采用工程治理和生物修复相结合的方法。

4.2 综合运用多种改良技术

将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方法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土壤改良效果。例如,在物理改良的基础上,施加有机肥和化学改良剂,同时种植绿肥和耐盐植物,实现土壤的快速改良和生态修复。

5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中土壤改良是提高园林植物生长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壤特点、存在问题及改良方法的研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改良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改良技术、加强监测评估与动态管理等应用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改良方法,并注重改良效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紫政.基于环保理念的城市园林绿化种植养护技术探究[J].园艺与 种苗,2024,44(03):81-83.

[2]王凯强.城市园林植物对土壤的综合影响[J].现代园艺,2023,46(04):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