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研究
郭曈曈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育在这一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主动参与性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提升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现状
(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缺乏。在进行体育课程时,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表现出懈怠情绪。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长跑、立定跳远等,由于其形式较为单调,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据调查,约有30% 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出被动参与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索和尝试的意愿。
(二)参与方式较为被动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仍较为普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则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和模仿。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机会,难以真正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通常先讲解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三)个体差异未得到充分关注
小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或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信心和动力,从而更加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在跳绳教学中,对于跳绳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如果不能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这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达到教学要求而产生挫败感,进而对跳绳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
1.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在进行短跑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 “接力赛跑” 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完成短跑任务,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通过这种游戏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如在进行跳跃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 “小兔子回家” 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兔子,通过跳跃各种障碍物回到 “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跳跃动作,从而提高跳跃能力。同时,这种情境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3. 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制定比赛策略,共同争取胜利。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1. 融入新兴体育项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兴体育项目不断涌现,如轮滑、攀岩、射箭等。这些新兴体育项目具有趣味性强、挑战性高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开设轮滑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轮滑技巧的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刺激。
2. 结合地方特色体育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体育资源,如传统武术、民间游戏等。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些地方特色体育资源,并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一些武术之乡,教师可以邀请当地的武术大师到学校进行讲座和表演,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然后将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纳入体育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参与意愿
1.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归属感和参与意愿。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体操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对体操动作进行改编和创新,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三)完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1. 多元化评价主体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较为单一。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2.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定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如体能测试、技能测试等,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最后,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结论
提升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习惯培养、心理素质提升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不足的现状,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新兴体育项目、结合地方特色体育资源并关注学生兴趣爱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多元化评价主体、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明鑫 .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研究 [C]// 新时期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 2023.
[2] 李生林 .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16):137-139.
[3] 纪复伟. 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教育研究[C]//2025年第一届文化信息与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上).2025.
[4] 仝庆峰 .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探析 [J]. 越野世界 ,2024, 19(2):231-232.
[5] 张骁 .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探析[J].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