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初中语文课程育人探索

作者

屈欣

东方市铁路中学

摘要: 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初中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深入剖析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有机融入课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课程全面育人的目标,培养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初中学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课程育人

一、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语文课程育人指明了新的方向。初中语文课程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语言运用、思维拓展、审美感悟、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如字词、语法、修辞等,逐步构建起自己的语言体系,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准确、流畅、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见解。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语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概括、推理等活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发展形象思维。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如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丰富的美学元素,如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刻的意境等。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过程中,感受美、鉴赏美,并能够在写作、口语表达等实践中创造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情感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现个性与创意,提升文学素养与艺术修养。

三、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课程育人中的实践路径

(一)以阅读教学为核心,提升综合素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精读、泛读、研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让学生品味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思想境界,从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与讨论话题,如“诗词中的某一意象在不同作品中的内涵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思考,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此外,通过对古诗词文化背景的介绍与解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时代特色与思想深度的文章,如鲁迅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思想表达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故乡》时,让学生探讨闰土形象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思考作者对人性、社会变革的深刻洞察,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写作表达,如读后感、续写等,锻炼语言运用与创作能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写作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育人的重要阵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化表达。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感悟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生活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写作形式与手法。在作文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写作外,可尝试引入文学创作形式,如诗歌创作、小说创作等。例如,开展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基本格式与韵律要求,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并运用恰当的论据进行论证,培养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三)口语交际教学:促进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

口语交际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常常被忽视,但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交际情境,如演讲比赛、辩论会、小组讨论等。在演讲比赛中,学生需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思考,组织语言材料,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演讲,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例如,以“科技改变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需要收集科技发展对生活各方面影响的素材,梳理演讲思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吸引听众,从而提升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

辩论会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与批判性思维。正反双方就一个辩题展开激烈辩论,学生需要快速分析对方观点,组织反驳论据,在唇枪舌战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与批判性。例如,关于“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的辩论,学生在准备与辩论过程中,深入思考网络的多方面影响,运用事实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反驳对方观点,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提升语言素养与思维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

四、结论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初中语文课程育人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多元的实践路径。通过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将其有机融入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个环节,初中语文课程能够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文化传承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程育人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让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基于学生发展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郭凤华.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14)

[2] 初中语文模仿名篇开展写作教学探究. 钟一鸣.中学语文,2024(30)

[3]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孙莉;王雨冰.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