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建筑电气系统低压配电设备的安装与运行维护

作者

赵小康

威海舜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400

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电气系统不仅是建筑运行的基础保障,也是建筑智能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低压配电系统通常负责将电力从变压器输送至终端用户,包括照明、插座、空调、电梯等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配电设备设计不合理、安装不规范或维护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甚至导致电气火灾。因此,加强对低压配电设备安装与运行维护的研究,对于提升建筑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低压配电设备的安装要点

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配电设备安装启动前,必须完成详尽的前期准备。首先是图纸审查,技术人员需仔细核对施工图,确认配电系统中设备的型号、容量、安装位置等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避免后期返工。其次是对已到场的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包括外观、附件、铭牌参数等,防止出现误配或设备缺失的情况。最后,施工现场要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清除堆放杂物,确保地面干燥无积水,为后续的安装工作创造安全、整洁的条件[1]。

1.2 安装过程的技术控制要点

首先,从基础安装角度看,配电柜与配电箱的垂直度和稳固性决定了设备受力是否均匀,如存在倾斜,不仅影响外观整齐性,更可能因重心偏移引发震动或松动,降低使用寿命。其次,在接线方面,应采用压接或焊接工艺,杜绝松动、虚接等隐患,因为一旦接触不良,会导致局部发热、功率损耗增加甚至烧毁电气元件。对于三相设备,接入电源时必须确保相序正确,若接反会造成电机反向运行,轻则损坏机械,重则酿成事故。在接地保护方面,所有金属外壳需接地良好,并控制在规范范围内(一般 ⩽4Ω ),以防在漏电时电流无法及时导入大地,造成触电风险。同时,电缆头部作为电能输送的连接点,其绝缘处理也需细致,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防水与防尘能力,避免因环境潮湿或尘埃侵入引发短路、放电等问题,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能。

1.3 安装完成后的调试与验收环节

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系统调试和功能测试。通电前,应先检测绝缘电阻、相序、电压是否正常,确保各项数据符合安全标准。通电试运行时,重点检查有无异响、跳闸、发热等异常现象。各控制功能也要一一验证,包括控制按钮、保护装置、指示灯等,确保其操作准确、响应灵敏。最后,施工单位应向管理方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包括设备清单、调试记录、使用说明书等,以备运行维护查阅与后续管理[2]。

2 运行维护管理策略

2.1 定期巡检制度

为了保障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健全的巡检制度是基础工作之一。巡检计划应结合实际工况与设备重要性进行科学划分,通常按照日常、每周及每月三个层级制定详细的检查项目和频率。每日巡检主要面向核心运行设备,快速排查明显故障;每周则对非关键设备及辅助系统进行全面查看;每月则需开展系统性、深度检查,确保长期隐患得以及时发现。常见检查项目包括电缆接头是否存在发热现象,可通过红外测温枪或手触判断;各类开关动作是否灵活、闭合是否可靠,有无卡滞或反应迟钝的问题;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与仪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出现闪烁、无显示或数据偏离,应及时排查原因。同时,也要关注是否有漏电迹象,是否伴随刺鼻气味、异响等异常情况,这些往往是内部短路或绝缘老化的前兆。巡检过程中应记录详细情况,形成台账,便于后续分析与趋势判断。通过定期巡检,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突发性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运维工作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2.2 清洁与除尘

低压配电设备对运行环境的清洁度有较高要求,尤其在灰尘较多或潮湿的场所,积尘和湿气会影响设备的正常散热和电气性能,甚至可能导致绝缘降低、短路、放电等严重后果。因此,建立有效的清洁与除尘制度至关重要。推荐使用工业吸尘器或干燥柔软的布料对设备外壳及开关面板进行定期清洁,不建议使用湿布,特别是对带电区域进行擦拭,以防水汽进入设备内部造成安全隐患。如果设备长期运行于封闭环境中,如地下配电室、控制柜内等,建议安装高效通风与排湿装置,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干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空气过滤网,减少外界尘埃进入。清洁工作需结合日常巡检安排同步执行,特别是在夏季或梅雨季节,应加大清洁频率。电气柜内部的积尘清理可定期由专业电工在断电状态下进行,必要时使用压缩空气辅助吹扫,但要注意避免静电积聚。在清洁过程中如发现锈蚀、发黑、裂纹等异常,也应一并记录并上报,以便后续处理。保持设备表面及内部清洁,不仅能提升设备运行效率,还可显著降低故障率与维修频次[3]。

2.3 温升与负载监控

建立全面的温升与负载监控机制是保障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红外测温仪对关键节点(如电缆接头、母线连接处等)进行定期扫描,或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实时反馈温度数据。一旦发现温度出现持续上升趋势,需立即检查负载分布、接触紧固情况及环境通风状况。此外,还需对电流、电压的波动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负载不平衡、某一路负载过高等现象,尤其对于三相系统,不平衡问题会导致某相过载运行,从而加速设备老化。合理分配各路负载,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损耗,还能延长系统整体寿命。对于发现的过载线路,应及时调整负荷或增设并联电路以分担压力。监控系统的报警阈值应根据设备额定参数设置,同时设置多级预警机制,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的管理目标。温升与负载管理也应纳入运维考核内容,以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现场人员对温升异常的敏感度与应对能力。

2.4 设备维护与更换

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元器件大多数为机械电气混合型设备,其使用寿命受运行环境、负载状态及维护频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空气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关键部件,长期运行下容易出现触点烧蚀、弹簧疲劳或动作失灵等问题。因此,依据厂家提供的技术手册及现场运行年限,制定合理的维护与更换计划极为重要。维护作业内容应涵盖机械部件润滑,减少磨损和卡滞现象;对所有螺丝、接线端子进行逐一紧固,防止因松动引起接触电阻上升;对仪表进行周期性校准,确保数据准确可靠,避免因误读影响运维判断;老化或硬化的绝缘材料应及时更换,防止因绝缘失效带来短路风险。对于一些运行环境恶劣、振动强烈的场所,应增加维护频率,并采用防震、防尘配件。更换作业必须由专业电工执行,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断电、验电、挂锁、挂牌等安全措施,确保人身与设备安全。维护完成后应组织试运行,确保所有功能恢复正常,方可投入使用。

结束语

建筑电气系统的可靠运行,离不开低压配电设备的规范安装与科学维护。通过严格执行安装标准、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的故障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能有效保障建筑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对未来建筑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趋势,电气运行维护人员也应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掌握现代检测工具与智能管理平台,提升综合运维能力,为建筑的安全与节能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戴毅 .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1,(04):112-113.

[2] 姚辉 . 建筑电气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探讨 [J]. 大众标准化 ,2020,(02):45+47.

[3] 曹纯青 . 建筑电气低压配电设计中各种接地系统探讨 [J]. 现代物业( 中旬刊 ),2019.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