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融入乡村小学中医药课堂实践探究
吴勇
贵州省榕江县寨蒿镇中心校 557203
引言:
归柳小学位于榕江县东南部,距县城 20 公里,与从江县往洞乡接壤,是偏远乡村小学,98% 为侗族。自2018 年9 月起,南京中医药大学每年派4 - 8人支教团队来校支教一年。贵州偏远地区有本土中医药文化根基,支教老师也有优势,为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文化认知奠定了基础。目前本省无学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研究案例,本次实践以归柳小学为对象,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文化和技能为引领,培养学生了解、使用当地中草药,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践行从娃娃抓起的目标,实现教育多元化。这里孩子原本只知身边花草的观赏和生态价值,经老师引导爱上了中医药文化,在学习氛围中汲取知识,感受传统医药文化魅力。学校整理当地民间医方和中医药资源融入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杨秀密校长希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药,该理念获学生响应和家长支持,孩子们积极参与制作草药茶等相关活动,深入理解药理。归柳小学的经验受社会关注,专家称这种教育模式拓宽视野、激发兴趣、传承文化,是创新素质教育方式,结合传统与现代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归柳小学的中医药文化教育模式是很好的范例,发掘利用资源、打破传统就能创造特色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本位。
一、实践方法
(一)以创建特色学校,设置中草药课程
学校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从三年级起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本地中草药识别、采集、绘画、加工、煨制、药酒制作、药房建设、中医理论学习及传统保健实践等。教学中,支教教师和本地中草药医生讲解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文化意义。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兴趣,还能减少学生沉迷网络,促进教育发展。
(二)以专业教师为引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归柳小学利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师资优势,培训本校教师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聘请本地中草药医生、村医讲课。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笔记与交流,以提升中医药专业技能素养。学校规定教师须参加校内中医药培训,有条件的适当分批外派至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学校制定详细方案,每个中草药项目专人负责,分工合作,有序落实中医药文化资源整理、课堂讲授、文化宣传、种植技术等工作。
二、实践活动
除课堂教学外,学校组织系列实践活动,如建中草药种植基地、中医药黑板报、文化墙,举办绘画比赛,开展中药香囊制作,建设学校中草药大药房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医药魅力,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一)文化氛围营造
学校在校园内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展示区,其中包括中草药标本馆和中医名人廊等。此外,学校还会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节,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讲座、展览、绘画、表演等,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医药文化。 总的来说,学校的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医药的知识,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正如古人所说:“医者仁心”,中医药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
(二)学生、教师技能大比拼活动
(1)学生技能大比拼:分年级分组来进行抽签比试(抽的药材数量少一点,可以是1-3 种),搞现场直播的形式开展,其他没有抽到同学到教室看直播,当小评委,共同温故而之新。抽到的同学们到实验基地进行现场对所抽到的中药材植物进行指认,介绍它的药用价值和味道等,能与其哪些药材配成治疗哪种疾病的药方,说得越详细得分就越高的评比,拓展学生和老师的视野,收集到更多的常见疾病或重大疾病的各种药方或偏方,提高大家对中医药理的认识;同样还能训练学生的的胆识、心理素质、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技能大比拼:也是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每位教师均要参与,考题数量(所抽中药材数量要多一些),也是现场讲解,介绍中药材的名称,拉丁文的名字,主要分布地,生长的环境,药用价值,他的药效集中在这种药材之物的把一部分(是根、茎、叶、花、果实中的那一部分),能与哪些药材搭配治疗哪些疾病,数量搭配占比如何等,也是采用直播的形式。
(三)研学基地的建设
(1)野外考察关系到安全问题,学校搞研学基地可规避这一问题,现在外出务工人多,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学校可以通过村里或村民把撂荒的田地充分利用,建立学校的中草药研学基地,教师利用周末以采风的形式采挖各种当地的中草药植物来学校的中草药研学基地分类集中种植,每周利用劳动课带学生到研学基地进行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提高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管理的水平,提高孩子们的劳动技能。
(2)学校中医药科研团队的建设
1. 利用对口帮扶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团队作为学校中医药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作为学校长期的顾问团队,培训和帮助学校老师、以及懂得一定中医药的村民们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2. 是聘请当地归柳村的老中医作为学校的业余老师,参与到我校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团队中来,壮大科研团队的力量。3. 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我校教师队中医药的素养。
(3)学校中医药标本展厅建设
争取上级和帮扶单位资金技术,建立学校中医药标本:一是制作书签式干标本,标注药名、产地、分布地、药用价值等,供师生参观学习;二是用福尔马林浸泡植物标本保存于密封药罐,贴上注明药名、拉丁文、产地、分布地、药用价值等的标签,供学生参观和教师上课用;三是在学校微信、QQ 平台建立常见中药材电子标本,附上图片、药名、拉丁文、产地、分布地、药用价值,以及可搭配药材和对应常见疾病,供全校师生学习探讨。
(四)学校中医药特设课堂与对外交流和合作方向
采用开放式方式开展中医药课堂学习,常邀请村里懂中医药文化的医师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团队进行示范课、优质课及讲座等辅导与执教,不定期邀县中医院药师指导;广邀各方到村里交流研学,尤其邀请中职、高职学校来村里办学、游学、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等,通过交流学习,特别是进行某种疾病现场治疗交流比赛,同时派学校老师到中职、高职医学院校学习和参与研学交流,以提高办学水平,促进中医药教学全面提升。
三、成效分享
现在素质教育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地区教育成果竞相绽放,而少边穷的归柳小学,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学生们通过将民族文化融入中医药课堂,不仅学习到了实用的中医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归柳小学的孩子们到野外看到各种花草树木马上想认识,看是否与中药有关,立即拿出手机扫一扫,了解他们的名字,药用价值,然后带回家和学校与老师和家长以及村子里的懂中药的长者们交流学习,这种教育模式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他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关注和热爱祖国的经典传统文化,这一教育模式刺激孩子们对中医中药的神经的兴奋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激活了孩子们的求知动力,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内在潜在力量,以前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再调皮,以前性格张扬的孩子变得内敛,以前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以前懒惰的孩子开始勤奋。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教育模式才真正是让学生们在快乐的环境中放回自我,找回自我,主动融入到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民族文化。同时,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承方式,它可以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在很多家长都愿意分享家中祖传的药方,彰显了归柳小学这种教育尝试的魅力。家长们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这对他们未来成长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上的一些专家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总的来说,将民族文化融入中医药课堂的教育模式,既有利于学生们的知识学习,也有利于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智慧,也为我国的文化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中医药文化重振雄风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结束语
将民族文化融入乡村小学中医药课堂是有效教育手段,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学习知识时可了解民族文化底蕴,为掌握一技之长奠基。未来,此教育模式有望在更多乡村小学推广,能让更多人关注民族文化,提升社会文化素养,带来广泛社会效益,如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相关研究显示,该模式能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专家称其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药文化,使其尊重珍视传统民族文化。例如归柳小学教师通过讲中医药历史故事,让学生体验其魅力,比传统教育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一教育模式是创新进步,值得尝试推广,全面推广将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