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研究
王帅
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215200
引言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提出促进了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改革,该学科教学不再一味重视技术工具应用,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也变得越发重视。但该学科在当前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该学科教学难以达到学生学习要求,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也难以获得发展。在此情形下,在该学科教学中引入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通过对“趣味导入、自主探究、理论实践、以优带差和效果评价”教学五个基本环节的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但如何才能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实施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还需要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一、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实施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通过开展兴趣导入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信息科技课堂学习。以往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教师多会采用讲授式教学法,也就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理论讲解,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往往只能被动记忆和掌握知识[1]。然而兴趣导入教学环节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引入,通过基于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新课导入能够让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还能降低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抗拒,而且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借助教师提问,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最终促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学习效率和成效也会获得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小学信息科技五位一体融合建构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而且,还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就能锻炼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自主探究环节,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会通过提问,或是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制定计划、分析问题、验证假设等。为此,学生们需要对理论知识形成扎实掌握,运用运用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的发展。此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求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基于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自参与活动中更深刻感悟知识,并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因此,小学信息科技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的实施能够助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三)有利于缩小学生学习差距
小学信息科技五位一体融合建构教学还会设置以优带差教学环节,具体来说,就是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从而缩小他们之间的学习差距,实现班级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他们在信息科技学习中,能够取得而学习效果也会存在差异。如果对于这种情况,教师放任不管,只会让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变得越来越大,甚至会对班级整体学习成效造成影响[2]。以优带差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交差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前者带领、指导后者学习,而且,在此过程中,前者还能巩固知识掌握、挖掘学习薄弱处,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班级学生学习差距,达到班级学习共同进步。
(四)有利于优化教学反馈
效果评价教学环节是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的重点,是整个教学闭环的保障。这里提到的效果评价并不是传统评价那样只看结果,而是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给教学改进提供实在的科学依据。传统评价只注重学习成绩,根本不重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但这里提到的效果评价强调全面监测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等情况,这样,教师就能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和能力进步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们也能通过动态反馈慢慢学会自我监督。而且,效果评价和兴趣导入、自主探究这些环节进行融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从设定目标到监控过程,再到反馈结果、优化策略,推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从以往的靠经验,变为靠数据,让信息科技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提升。
二、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五位一体”融合建构具体策略分析
(一)兴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科技学习当中,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学生只有对学科知识感兴趣,才会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当中。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当中的兴趣导入环节,和学生学习热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相比单一传统的兴趣导入,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对教学重难点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现,如,以动画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以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现等,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针对苏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1 课“设计数字作品”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在教学最开始让学生观看关于学校简介的数字作品,在作品当中对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进行充分展现,借此引起他们的学习本课的热情,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这对于之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在学生观看数字作品过程中,不仅会对数字作品产生一定认识,还会对设计数字作品产生兴趣,从而实现主动学习。此外,想要确保信息科技教学效果,教师在兴趣导入中还要注意和学生沟通,这是引起他们积极情绪的有效手段,而且还能借此了解学生反馈,以对课堂进度进行针对性改进 [3]。
(二)构建情境,培育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相比其他学科,信息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而且,教学知识非常庞大,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教师讲解完全学会几乎不可能,教师能够做的,只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科技知识。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教师就不能只是让学生单纯的听自己讲解,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这也是促使他们更有效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良好做法。例如,对苏科版四年级时上册第一单元第 1 课“身边的数据”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先播放介绍生活中数据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基于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想法鼓励他们从网上寻找身边常见的数据,同时将包括这些数据的图片截图保存,制作为表格进行展示。对此,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没什么难度,但等到真正进行操作时,很多学生却发现他们根本想不起来哪些地方包含数据,这时,学生就会主动探索身边哪些地方能够看到数据,教师也可适时向他们讲解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到数据,并要求他们将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包含数据的图片进行分析,剖析这些数据当中蕴含的信息以及这些数据表示信息的形式。学生们在通过自主探究完成这项任务时会发现,数据表示信息的形式非常多样,但对数据蕴含的全部信息进行分析却存在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提供引导和帮助,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信息科技当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实际生活存在密切关系,教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挖掘和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相应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答案,能够有效培育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五位一体融合建构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策略。信息科技课程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注重培育学生操作技能,甚至后者的重要性更高,然而缺乏前者难以完成后者,缺乏后者又会让前者的理解过于浅薄,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所以,两者需要相互结合。由于小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每次进行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实践,借此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4]。例如,在苏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组织”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布置“问卷调查班级学生对信息科技教学满意度情况”的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各小组学生需要运用学到的信息科技知识制作、发布调查问卷,并对收回问卷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绘制调查结果表格,得出班级学生对信息科技教学满意度结论。在项目完成后,教师还可鼓励各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组调查结论,还有调查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教师对各组调查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让学生基于学到的理论知识完成项目任务,可以加深他们对信息科技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四)小组协作,以优带差
以优带差是小学信息科技五位一体教学策略当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能够促进全班同学一起进步。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当中,老师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选取学习能力良好的学生为组长。比如,在三年级“在线协作学习”单元教学时,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组,每组安排一个学习小能手作为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完成在线协作学习任务,组长负责给组员提供指导、帮忙。另外,老师还能组织同伴互助活动,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结成学习搭子。比如在三年级“创作数字作品”单元教学时,让制作能力好的学生和制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两两结对,一起进行数字作品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优秀学生能够在给后进生提供指导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改进,后进生也能积极学习优秀生的良好制作经验,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通过小组协作以优带差,学生们可以在互相帮助中实现共同共同进步。
(五)设置课堂展示,实施积极教学评价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能判断自己的教学成效,同时还能通过对学生展示成果的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以往的信息科技教学展示,还有效果评价多是教师独自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但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实施中,效果评价需将学生引入其中,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促进学习反思,并培育批判性思维、反思能力等。例如,对于学生制作的数字作品,教师就可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寻找优秀的地方和存在缺陷的地方,最后,教师会对他们的作品中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对存在缺陷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信心,还能促使他们进行针对性改进。
结语
综上,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五位一体”融合建构策略实施在学生学习动机、高阶思维发展、学习差距缩小、教学反馈优化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可紧抓兴趣导入、构建情境、理论与实践结合、小组协作,以优带差、设置课堂展示,实施积极教学评价相结合的五个基本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力,为他们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傅向伟 .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5,(24):70-71.
[2] 许玲 .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5,(17):62-64.
[3] 邹晓芳 . 以学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5,(14):92-94.
[4] 李 宏 婷 . 项 目 式 学 习 在 小 学 信 息 科 技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 甘 肃 教育 ,2025,(09):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