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献血科普— 献血影响健康吗?

作者

梅爱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200072

每位无偿献血的人就像一束微弱的光线,初看上去毫不显眼,可是当他们聚集起来时,所散发出来的光辉却是无比的刺眼,而且散发出来的能量也是无限的。让我们向每位献血者献上最真诚的尊重,同时也让我们从自身开始,主动呼吁周围的人们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养成健康的献血行为。

1 献血是否真的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许多人都会担忧,捐了血后,会不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或者是对自己的生命造成伤害。其实,捐了血还能重生,捐了也不会伤及生命。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身体重量的 8% 左右,为 4000ml-5000ml 左右,而一次献血200ml 仅占总血量的 1/20-1/25 ;捐献完之后,身体能够通过自己的造血和代偿的功能,将储存在体内的各种成熟的血液成分重新注入血液中,所以,如果是一个健康的成人,献血 200ml 不影响血液循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状态,人体血液成分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即使没有献血,体内的血液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血细胞老化,然后被新的血液取代。在献血之后,可以更好地激发机体的造血能力,促进血细胞的产生,保持血液的平衡。另外,在现代临床上,适量的采血对于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都是有益的。适当的献血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让血液系统一直处于青春期,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如果出现什么突发状况,比如失血过多,医生都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降低患者的危险。同时,由于输血后,患者的血液黏度下降,从而加速了血流量,从而提高了大脑的血流量。人们知道最多的是 A、B、O 型血和 AB型血,在没有匹配的血型时,经过洗涤的 O 型血可以作为万能血给其他血型的患者使用。如果某种血型的人数较少,越难得到,也就越珍贵,甚至有一“血”难求的情况出现,需要医院调动其他城市的血库。

2 献血有哪些条件?

(1) 年龄条件:自愿献血的学生必须年满 18 岁,且未超过 55 岁;多次献血者可放宽至60 周岁;(2)身体重量:男性供血员应在 50kg 以上,女性供血员应在 45kg 以上;(3)对血压的需求: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应将血压控制在 90140/6090 mmHg,动脉压力差应大于或等于 30 mmHg ;(4)脉搏的需求:心跳频率要维持在60-100 之间,对于有较高体力活动能力的人来说,心跳频率要大于或等于50 下;(5)对温度的需求:男性和女性需要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温度;(6)其他条件:皮肤无黄色染色,无大面积皮肤病变,无淋巴结肿胀,肢体无畸形,无肢体功能异常,无关节肿胀,无心肺功能,无肿块,无压痛,无肝脏、脾脏等异常。献血的人多长时间抽血才是适当的?一般而言,自愿献血的人每半年就要去献血一次。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大量献血,次献血 200 到 400ml 可能更好,有些地方是 300ml。

3 献血之前和之后应该做什么?

在献血前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在献血之前,不要吃脂肪、猪油类、油炸类的食物;戒酒,戒药。在饮食方面没有必要为了补血而进行特别的饮食调节,平时的饮食习惯就能满足献血后的身体所需。献血后,若过度进补高油、高糖的食物,反而会导致摄取的卡路里和脂肪增多,导致供血员肥胖。献血后,需要多喝一些水,多喝一些红糖水,也能起到补铁补血的作用。在捐完血后 48小时之内,要注意保持足够的睡眠,不要从事过于激烈的活动,也不要从事过于剧烈的活动,使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奶制品、鱼虾肉等。献血后 1 个月之内尽量避免喝浓茶,避免茶水中的成分与身体里的铁、蛋白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不易被身体吸收,从而导致造血功能紊乱。平时要多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维生素和叶酸的食品,帮助血液的生成,起到补充血液的作用。

4 献血的作用是什么?

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和氧气,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如果是成人,出血量超过 500 ml,通常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而失血 800 ml 的患者,则会表现为面色惨白、四肢冰冷、全身乏力、出汗、气短、脉速弱。如果失血超过1500 ml,就会导致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视力模糊,头晕,口渴,甚至昏迷。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献血对人类的重要性。在紧急情况下,如交通事故、手术、大出血等,血液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无偿献血者提供的血液能够及时补充患者体内缺失的血液,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和生存机会。对于一些患有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患者,定期输血是维持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无偿献血者提供的血液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5 无偿献血的目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血液的输送,而在临床上,输血是抢救危急患者的一种特种疗法,因为不能人为地生产,所以必须依赖于健康的人群。以往,临床上的献血都是通过出售人类的血液,很多人都是通过伪造的方式,或者是伪造病历,或者是冒用他人的身份,或者是反复地卖血,从而导致血液的品质和给血液的人的身体和身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患者甚至因此感染上了重病,从而导致这种疾病通过血液的方式快速蔓延。为此,自 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出台以来,无偿献血正式建立机制,为国家的无偿献血事业画上了一个新的起点。从体制上说,我国的采供血体制阻止了非法交易血液,确保了医疗用血的品质,控制了经血传染的疾病,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患者和捐献者的身体和生活。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和互助的方式。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亲戚朋友或者自己有什么需求,都可以从其他献血者那里获得热情的援助,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和人民的和谐。

6 献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不过在献血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体检和化验,如果有体重超标或者近期出现发热或者感冒等情况,都要避免。采血之前还要进行肝功能、肝炎标志物、梅毒和艾滋病的检测,这等于是一种无偿的身体检查。只有达到了目标的人才可以参加献血。 ① 患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患者不能捐献血液,避免将血液传播给其他患者。 ② 血液系统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大型手术,皮肤等,都不能捐献。 ③ 献血的高风险群体为 HIV 患者,例如:服用过未经过病毒灭活的血液制品者、性生活混乱者、同性恋男性和女性,以及与之有性接触者不得捐献。 ④ 在经期前后 3 天内,孕期,哺乳期,流产后不足六个月,分娩和哺乳满一年的妇女禁止捐献血液。

献血之前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可以多喝一些盐水或者是糖水来增加血容量,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心悸、轻度乏力等情况,但是大部分的人在献血之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只要多休息,多吃一些食物,不要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一两天后身体就会变得很好。在进行献血之前,首先要对献血者进行体温、脉搏、血压、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如果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通过了检查,说明献血者的体质比较好,没有任何传染病,就可以成为献血者。

由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血液,因此许多人在献血后都会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尤其是在急性心肌缺血的情况下,一份爱心捐献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由于无偿献血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所以它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献血是一种很好的事情,它不但对献血者的身体有好处,而且一滴血液也是一种爱,它能给别人提供一种生存的可能,而且还能让自己得到幸福和满足。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献血的相关常识,也修正了一些人对献血的认识上的错误,你会献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