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客家地区弘扬叶帅精神的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途径初探

作者

张怡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514011

引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结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作为一种创新的德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然而,目前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深入研究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意义

当下时代物欲横流,信息鱼龙混杂,极大地冲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观念。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具有多方面深远且重大的意义。从学生个体成长来看,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要内涵。其意义在于: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还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发展而言,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彰显学校特色与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2 客家地区开发弘扬叶帅精神的德育课程的合理性

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学生来说,传承革命精神可以培养他们识大局、讲奉献、具使命感和做事情的独立心态,助力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精神追求的社会中坚力量。弘扬革命精神,是我们德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叶剑英元帅不仅是客家地区的历史名人,更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叶帅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叶剑英元帅的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体现在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上,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国家和民族的大局为重,运筹帷幄,为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兴旺发达考虑。

其次,叶剑英元帅具有临危不乱、大智大勇的崇高精神。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他总是能够挺身而出,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引领和指导方向。例如,在红军长征途中,他坚决反对张国焘的阴谋,维护了党中央的统一和权威。

再者,叶剑英元帅在生活中保持谦虚宽厚、节俭朴实的作风,这也成为了他精神品质的一部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关心群众疾苦,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最后,叶剑英元帅尽管步入暮年,他的心中仍然充满了昂扬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情怀。他的诗词中透露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

综上所述,叶帅精神是一个丰富的内涵体系,它包括了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品德以及乐观的态度等多个方面,是客家地区中学德育课程开发可以凭借的巨大的宝库,是树立客家学子精神信念的独特力量。

3 客家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途径

3.1 深度挖掘叶帅精神,融入校本德育内核叶帅精神是一个丰富的内涵体系,蕴含着宝贵的德育资源。客家地区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应深入挖掘叶帅精神的精髓,将其融入课程之中。一方面,开发围绕叶帅精神的特色校本德育课程,包括专题讲座、理论学习等学习课程;校园、班级环境布置和文化建设等环境课程;艺术节、体育节、主题活动、升旗仪式等活动课程;以及社会考察与调查、军训等社会实践课程。另一方面,将叶帅精神融入班会课、思政课、历史课等相关课程中,通过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叶帅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校本德育课程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3.2 紧密结合学生兴趣,创新课程形式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兴趣广泛的阶段,校本德育课程要吸引学生参与,就必须紧密结合他们的兴趣点。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叶帅故居、革命纪念馆、纪念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叶帅精神。

3.3 强化家校社协同合作,拓展德育课程资源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三大环境,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需要强化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可以邀请家长进入学校,以“家长助教团”等形式,拓宽德育途径。或借助对家长的德育培训,把叶帅精神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同时,积极与社区、企业、公益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德育实践基地。

3.4 加强师资培训培养,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是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关键力量,其德育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直接影响课程质量。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领悟叶帅精神,并身体力行彰显叶帅精神。其次,学校可提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支持教师外出学习等,让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客家地区弘扬叶帅精神的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关注学生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师资培训等途径,可以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条件性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偏差与匡正 [J]. 缪剑峰 . 福建教育 ,2022(48)

[2]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初探 [J]. 曹祺 . 中小学班主任 ,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