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监督”机制对企业经营的作用研究
巩学锋
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势在必行。作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把精力放在监督上,积极构建“大监督”联动机制,在监督中服务、在监督中保障,真正把监督融入企业治理全过程。
一、主要做法及存在不足
(一)“大监督”联动机制的思想认识仍有偏差。一是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把“大监督”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混为一起的情况,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搞好了,“大监督”工作自然搞好了。二是工作中片面强调纪检部门的作用,忽略其他业务部门的监督作用,认为业务部门是服务生产经营的,只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出问题,业务工作做得好,企业才会有业绩。
(二)“大监督”联动机制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一是各监督主体习惯于“单打独斗”发现问题,由于监督职能的差异监督内容各有侧重,客观上分散了监督力量,而监督交叉、重复检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二是职能监督部门存在“护犊子”现象,发现系统内问题不及时上报,而是想办法掩盖。三是二级公司层面对“大监督”联动机制的认识不到位、落实有差距、效果不明显。
(三)“大监督”联动机制的组织保障尚需加强。一是专职纪检干部的知识结构配置不合理。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板块,纪检系统专业人员较为紧缺,开展监督检查时抓不住各系统的关键点。二是监督检查的方式较为单一。一些检查项目计划性不强,检查效果的量化评估机制缺失,科技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较少,科技含量不高。
二、工作思考及意见建议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的原则,从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战略全局、明确监督任务、厘清部门职责、整合监督资源、构建监督闭环等六个方面统筹思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大监督”重要意义
各级党组织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构建“大监督”联动机制统一谋划、统一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层层压实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积极出谋划策,做好前瞻性、破题性研究,及时提交本单位党组织研究决策,真正承担起监督责任。各单位要深刻认识构建“大监督”联动机制的重要意义,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切实把监督和“监督的再监督”有机融入企业治理体系,嵌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领域、全流程、各方面、各环节。
(二)立足战略全局,谋划“大监督”顶层设计
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强化全局意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一是坚持“三不”工作原则,进一步推动监督联动协调季度例会制度落实落细。纪委重点关注各级“一把手”和“关键少数”落实合规性工作的情况,不干涉、不参与、不替代各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二是坚持“三级”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集团大监督工作矩阵健全完善。顶层方面,以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为核心;中层方面,以职能部门管理监督职责为核心;基层方面,以组成清廉单元创建体系为核心。
(三)明确监督任务,把握“大监督”工作原则
要树立系统思维,在企业治理体系的各方面、各环节都贯彻和体现从严监督的要求。一是突出系统性原则。既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又要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二是突出计划性原则。职能部门年初系统梳理本部门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事项。纪委每季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动态监控监督计划推进情况。三是突出责任制原则。厘清各监督主体的职权边界和衔接,明确重点任务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完成时间节点,避免重复监督和多头监督。四是突出科学性原则。抓住主要矛盾,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重点领域,打通各层级监督“最后一公里”。
(四)厘清部门职责,优化“大监督”工作平台
一是厘清部门职责。重点是要要搞清楚各部门在“大监督”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纪委要做好“监督的再监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牵头而不包办、督促而不替代。 其他监督职能部门要做好监督信息的及时移交,涉及违规违纪的问题移交纪检机构。分子公司要认真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廉政、管业务必须防风险”的要求。二是优化工作平台。将监督联动协调季度例会作为监督主体合作办公的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细化工作规则;对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加强业务沟通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形成监督工作的整体协调和有机闭环。
(五)整合监督资源,健全“大监督”工作体系
一是“专精高”队伍构建“大监督”体系强大力量。要进一步配足配强专职纪检干部,提高监督的专业性;要进一步加强对监督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监督的精准性;要进一步加强对监督人员的管理,确保监督的高质量。二是“下沉式”制度筑牢“大监督”体系坚实基础。要健全畅通有效的问题发现制度、精确及时的问题纠正制度、综合灵敏的问题预防制度。三是“精细化”措施保障“大监督”体系落地见效。监督方案要突出清单管理,监督过程要兼具针对性和普遍性,监督结果要紧盯问题整改,针对易发多发问题加强治理。四是“大数据”平台助推“大监督”体系高效运转。要推动财务共享中心等数字平台的推广建设和分级授权使用,对各类监督内容进行事前提早预防,事中动态监控,事后梳理分析。五是“多亮点”创新促进“大监督”体系行稳致远。要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力度,把基层经验做法总结好、提炼好、推广好,真正形成“点上开花、线上成势、面上覆盖”的工作格局。
(五)构建监督闭环,完善“大监督”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工明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通过构建“大监督”联动机制,对现有监督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在监督对象和内容上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二是理顺监督部门与监督各环节之间的各种关系,把同级监督职能部门融为一个监督整体,从而站在全局的角度,科学系统地安排监督力量,既有明确分工、又能够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三是建立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的有效监督责任体系,层层分解责任,优化监督路径、完善监督机制、凝聚监督合力,构建“大监督”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在合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高质量监督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