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难点与解决对策

作者

韩轶凡

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情境创设破抽象,生活关联启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激发课堂互动的核心要素。教师可依据教学主题,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多样化的情境模式,比如故事导入、实验操作或问题启发等,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氛围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投身课堂互动活动。例如,在讲授“浮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行讲述一段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传奇故事。传说中,阿基米德沐浴时觉察到身体浸入水中越深,浴缸溢出的水量就越多,由此获得灵感,经过深入钻研,最终揭示浮力定律的原理。借助这个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聚焦,对浮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抛出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浮力有关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个人观察。可能有学生提到轮船在水面航行,也有的联想到气球在空中上升等实例。教师对这些回答给予肯定与鼓励,并进一步追问:“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如此,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互动氛围逐渐浓厚。

2 分层指导促参与,多元互动提效能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深度融入活动,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学习成效。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群体内部在知识储备、学习潜力、兴趣方向等多个维度均存在显著不同。这种差异往往导致他们在参与探究活动时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态势:一部分基础扎实、领悟力强的学生往往能主动投入,积极探究;与之相对,另一些在学习上遇到较多困难的学生,则容易陷入被动应付的状态,甚至完全游离于活动核心之外。为了有效提升全体成员的实际参与程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分层指导这一策略。具体而言,就是基于学生当前的真实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区分,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层次,并为每个层次设定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学习目标与具体任务,同时提供具有高度针对性的辅导与支持。例如,在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任务时,教师可依据学生能力差异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群体,教师不仅应要求其精准完成实验操作流程,更应引导他们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与系统整理,最终提炼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关键因素,并鼓励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提出具备一定创新性的见解或构想。对于处于能力中间地带的学生,教师的引导重点可放在确保其能够严格遵循预设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细致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准确记录各项数据,并尝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的识别与归纳。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教师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直接支持与细致帮助,例如协助其准确理解实验背后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操作仪器的具体方法、指导其如何有效记录实验数据等关键环节。

3 多元评价引方向,过程激励促成长

评价环节在探究式学习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清晰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能有效指引他们的学习方向,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回顾过往的物理教学实践,评价方式常常显得过于单调,考试分数几乎成为唯一的衡量标杆。这种模式过分看重最终结果,对学生投入学习全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关注不足,长远来看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为切实转变这一局面,教师有必要引入多元评价体系,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这种多元评价涵盖了教师的观察判断、学生自我的审视反思以及同伴间的相互评议。教师的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试卷上的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例如主动参与的热情、协作配合的意识以及创新思考的闪光点。教师可以通过持续的伴随性观察、详实的活动记录以及深入的师生对话,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给予有建设性的反馈和必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促使他们对自身的学习轨迹和学习成效展开深度思考与系统梳理,从而识别自身优势与短板,进而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能。举例来说,在一项探究任务圆满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填写一份自我评估问卷,引导他们从学习投入的状态、参与研讨的深度、协同合作的效度、知识理解的内化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审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面临着诸多难点。通过情境创设与生活关联、分层指导与多元互动、多元评价与过程激励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难点,提高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增胜 .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 (08): 54-56.

[2] 马迎春 .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J]. 信息与电脑 , 2025, 37 (03): 209-211.

[3] 柴波 . 试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原则和方法 [J]. 教师教育论坛 , 2024, 37 (10):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