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药学专业保健医赋能幼儿园健康服务体系:面向幼儿与教职工的双轨优化策略

作者

胡向荣

准格尔旗民族幼儿园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0300

引言:3-6 岁是儿童生理机能快速发展、免疫系统逐步完善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园作为幼儿离开家庭后的首要集体环境,人口密度高、接触频繁,极易成为传染病传播与意外伤害发生的场所。专业的保健医药学服务不仅是应对疾病和意外的“消防站”,更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健康行为的“育苗圃”。国家大力倡导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幼儿园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起点与教职工密集型场所,对专业化、特色化健康服务需求迫切。具备系统中药学知识(涵盖中药药性、功效、应用、配伍禁忌及基础中医理论)的保健医,其专业价值远超常规健康监测与应急处理。他们能深入融合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为幼儿构建体质调理防线,并为高压力的教职工群体提供简便效廉的职业健康支持,同时成为中医药文化启蒙的播种者,对保障在园幼儿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一、幼儿园保健医中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与价值

1. 健康监测与建档:

晨午检制度:严格执行入园晨检及午间巡查,通过观察、询问、测量体温等方式,早期识别发热、皮疹、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成为阻断传染病入园的关键闸门。

体质辨识与定期体检进行个性化调理:妇幼保健院组织幼儿进行身高、体重、视力、龋齿等常规检查,运用基础中医知识(如望神色、舌苔,结合饮食、二便、睡眠等信息),初步辨识幼儿常见体质类型(如脾虚、积滞、肺卫不固、阴虚燥热等)建立动态健康档案,追踪生长发育趋势,为个性化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特殊幼儿管理:对过敏史、慢性病(如哮喘、癫痫)、先天性疾病幼儿针对性提供喂养调整方案与作息指导。建立专案,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并与教师、家长紧密沟通。

2. 疾病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防控: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如玩具、餐具、环境定时消毒),规范疫情报告流程,配合疾控部门完成应急接种,推广小儿推拿(如捏脊助消化、按揉迎香防感冒)、穴位敷贴(如三伏贴、三九贴预防呼吸道疾病)、药浴(如艾叶泡脚散寒)等安全有效的外治法。开展手足口病、流感、诺如病毒等常见传染病的专题防控教育。

免疫规划管理:查验、登记、追踪幼儿预防接种情况,确保国家免疫规划有效落实,筑牢群体免疫屏障。

环境卫生监督:保教结合保障活动室、寝室、盥洗室通风采光,监督食品安全与饮水卫生,消除环境健康隐患制作防感驱蚊香囊(选用艾叶、藿香、石菖蒲等),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草本免洗消毒液。

3. 幼儿园保健医医药服务与应急处理:

小伤小病处理:幼儿园配备符合资质的保健医(师)及基本药械(如消毒液、无菌敷料、常用外用药),规范处理擦伤、鼻出血、轻微烫伤等常见问题。

用药安全管理:保健医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双人双锁”保管),仅接受家长提供的、有明确医嘱及签名的药品,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反应,杜绝用药差错。

应急预案与急救:幼儿园分管安全主任制定并演练突发疾病(高热惊厥、窒息)及意外伤害(跌倒、异物卡喉)应急预案,确保保健人员掌握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关键技能,为生命争取黄金时间。

4. 营养指导与健康宣教:

膳食监督与建议:保健医参与食谱制定,关注膳食营养均衡、食品安全及特殊幼儿(过敏、肥胖、消瘦)的饮食需求。在疾病高发季节或班级有流行倾向时,在医生指导下或在明确安全范围内,提供集体预防性中药代茶饮(如流感季用金银花、芦根、生甘草;积食高发期用山楂、麦芽、陈皮)。

多元化健康教育:小小神农”体验:幼儿园开辟种植角(薄荷、紫苏、艾草等),让幼儿观察、触摸、闻香,认识常见药食同源植物。进行趣味故事与游戏:幼儿通过绘本、儿歌、角色扮演(如“我是小郎中”),介绍中医保健小知识(如“肚子痛按哪里? Φ′′)o 健康习惯养成:保健医结合中医理念,设计“护眼操”(结合穴位按摩)、“爱牙小卫士”(结合淡盐水漱口)等活动。面向教师及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疾病预防、安全防护知识,提升整体健康素养。

开发园本中医药文化课程:

将中医药启蒙内容(认识身体、节气、常见植物、保健小方法)系统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定期举办“家长中医药课堂”,传授小儿推拿基础手法、家庭食疗方、常见病家庭护理要点,提升家庭健康管理能力。 利用公众号、班级群分享时令保健贴士、亲子药膳制作。

二、关爱园丁,服务教职工:打造职业健康支持后盾

1. 教职工相关健康问题管理:

核心工作:结合幼儿园的特点,加强传染病的宣传,并进行中药用药建议宣传。幼儿园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园幼儿及年龄大的教职工,其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弱,必须多次开展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课,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帮助教职工在使用药物时能够规避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合幼儿园年龄大的慢性病教职工,有针对性的进行药物宣传工作(如慢性咽炎、颈椎病、腰肌劳损、失眠、疲劳综合征、情绪压力)。

2. 寻求专业协同:

幼儿园与社区医院中医科、中医院建立联系,争取专家定期为幼儿园内教职工疾病知识指导、讲座或义诊。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为需要专业中医诊疗的幼儿或教职工提供便利。

三、当前幼儿园保健医中药学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1. 幼儿园资源配置不均与专业人才短缺:部分幼儿园(尤其民办、普惠园)存在保健室设施简陋、药械配备不足问题;具备执业资质(如执业医师/ 护士资格)且接受过系统儿保、急救培训的专业保健医比例偏低,流动性大,影响服务深度。

2. 幼儿园制度执行与监管待加强:幼儿园虽有国家《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文件指导,但在晨检规范性、消毒隔离措施落实、药品管理细节等方面仍存在执行不到位或监管盲区。

3. 保健医家园沟通与协作效能不足:家长对幼儿园保健工作理解配合度不一,隐瞒幼儿病情、不规范委托用药等情况时有发生;健康信息共享渠道不畅,影响疾病防控及时性。

4. 幼儿园老师应急能力与心理支持有短板:幼儿园面对复杂急症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部分园所应急响应能力及与专业医疗机构的衔接机制有待提升;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

识别与初步干预能力普遍不足。

四、提升幼儿园保健医中药学服务效能的优化策略

1. 强化政策保障与标准建设:

①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普惠性幼儿园保健基础条件达标。

②细化并强制推行保健室设置标准、人员资质要求、服务流程规范。

③ 将保健工作质量纳入幼儿园等级评估与年检核心指标。

2. 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严格保健人员准入,要求具备相关医学背景及执业资格。定期参加儿科中医、小儿推拿、中药外用安全等专项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技能。

建立分层、持续的培训体系(如儿童常见病识别、急救技能复训、心理疏导基础、传染病最新防控知识)。完善《幼儿园中医药保健服务管理办法》、《中药外治 / 食疗操作安全规范》、《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等制度。

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建立对口指导支援机制。

3. 幼儿园深化家园社医协同共育

利用信息化平台(APP、公众号)实现幼儿健康信息(晨检结果、服药记录、体检报告)实时、透明共享。

定期举办家长健康课堂、开放日,提升家长对保健工作的认知与信任。提升与幼儿沟通的亲和力,与家长沟通的专业性和清晰度,与教职工沟通的共情力。

与辖区医院、疾控中心建立“绿色通道”及联防联控机制。

结语:中药学专业保健医是幼儿园提升健康服务内涵的关键力量。中药学智慧创造性地应用于幼儿体质调理、疾病预防、健康启蒙以及教职工职业健康维护,不仅能显著提升在园人员的健康福祉,更能在幼小心灵中播撒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再通过政府主导加大投入与监管、园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提升专业能力、家庭深度参与协同配合、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并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方能构建起高效、规范、温暖、智能化的幼儿园健康守护网络。这不仅是预防疾病、应对意外的安全网,更是播种健康意识、促进全面发展的营养土,为每一位幼儿的茁壮成长和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参考文献:

[1][1] 孙文君 , 杨蕊 . 幼儿园保育员团队管理影响因素研究——以卫生保健工作为例[J]. 教育观察 ,2021,10(32):121-124.

[2] 金文. 小儿中医养生观在幼儿园保育保健工作中的应用[J]. 好家长,2020,(87):12-13.

[3] 林华 . 内蒙古医科大学幼儿园中医幼儿保健概述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41(S2):296-299.

[4] 张丽 . 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对比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29(36):6035-6036.

[5] 巩晓云 .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干预策略分析 [J]. 天津教育 ,2020,(17):177-178.

[6] 邹 景 丽 . 幼 儿 园 卫 生 保 健 工 作 如 何 推 进“ 三 化 ” 实 施 [J]. 儿 童 与 健康 ,2020,(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