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监测下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评价
李辉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静脉疾病,主要是因为静脉瓣膜功能出现障碍或者静脉壁弹性有所下降,从而导致血液出现返流的情况,最终引发下肢静脉扩张、血液淤积以及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等一连串临床症状 [1]。其常见的表现包含静脉团块、下肢沉重、有酸胀感以及夜间抽筋等情况,病情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并发浅表性血栓、出血、皮肤色素沉着甚至溃疡等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手段像保守治疗、弹力袜治疗、硬化剂注射以及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不过在恢复静脉生理功能、减少复发率这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些年来,超声监测技术和血流动力学纠正术相结合,为下肢静脉曲张的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对血流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可以精确定位病变的静脉段,并且能够调整术中的操作策略,进而提高治疗的效率与安全性。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超声监测下血流动力学纠正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便为该病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在本院确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0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患者50 例,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在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8,35±9,24) )岁;观察组患者50 例,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龄在 41~74 之间,平均年龄为(5 ⋅92±8.83 )岁。
纳入标准: ① 年龄在
岁之间; ② 临床诊断明确,超声证实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 ③ 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④ 患者能配合治疗并完成随访。
排除标准: ①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② 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出血性疾病; ③ 存在下肢活动障碍或其他严重疾病; ④ 近3 个月内接受相关手术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弹力袜压迫治疗、口服改善静脉张力药物(如地奥司明片)、中频理疗及生活方式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监测下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术中利用高频超声评估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及血流状态,精准定位病变血管段,实施小切口高位结扎与选择性静脉剥除术,术后继续进行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 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及症状评估。
1.3 观察指标
(1)静脉回流功能:通过彩超检测患者的下肢浅静脉回流速度和反流时间作为反映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关键指标。(2)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评分范围 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x2 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 P<0.05 表示显著性。
2、结果
2.1 静脉回流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静脉回流速度明显提高,反流时间明显缩短,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显著 (P⟨0.05) )。
表1 两组患者静脉回流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


2.2 疼痛评分
观察组在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VAS 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以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为核心,这一病理改变会直接导致血液反流,而长期的血液反流会逐步引发静脉高压,进而干扰局部组织的正常代谢,使得患者出现下肢沉重、酸胀、疼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如弹力袜压迫治疗、口服地奥司明片等改善静脉张力的药物、中频理疗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静脉压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静脉瓣膜,对病因的控制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微创血流动力学纠正术结合超声实时监控成为新的治疗手段。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经该术式治疗 3 个月后,静脉回流速度、反流时间及疼痛症状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凸显其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主要源于术前和术中超声的精准应用。术前,通过超声检查能够清晰评估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及血流状态,精准定位病变血管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术中,超声的实时监测可以指导手术操作,使医生能够准确实施小切口高位结扎与选择性静脉剥除术,在有效处理病变静脉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静脉组织的损伤,从而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和安全性。该术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体现了对血液回流障碍的根本纠正,治疗后观察组静脉回流速度提升、反流时间缩短,为症状缓解奠定基础 [2]。此外,其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小切口与精准操作减少了组织干扰,降低感染、血肿风险,患者恢复更快。同时,超声监测避免误操作,提高手术效率,增强患者信心,依从性较高。
综上所述,超声监测下血流动力学纠正术能有效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回流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辉 , 田玉峰 , 苏少飞 , 等 . 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J]. 中国社区医师 , 2024, 40(34):49-51.
[2] 高明 , 胡海燕 , 张峰伟 , 等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联合泡沫硬化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疼痛应激反应 , 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3,23(10):1920-1923.
[3] 官泽宇 , 孙勇 , 王孝高 , 等 . 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35(2):4.
作者简介:李辉,1982.3,男,汉族,四川省安岳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