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建设技术分析

作者

黄明会

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555

引言:

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即为“信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为我国网络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具体实践中,遵循分等级、保重点基本原则,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性,并运用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建设技术,促进信息系统完善,也为信息业务发展、网络安全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 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建设技术的优势分析

等保 2.0(《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中,对等保建设技术的核心框架进行了明确,涉及安全管理中心、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该技术合理运用,利用风险驱动实现动态化防御,形成集防护、检测、响应以及恢复等安全防护闭环机制,以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在技术框架中,其各个组成部分负责不同功能,如安全通信网络,可以确保网络传输状态下的数据安全性,并提升网络结构稳定性;又如安全区域边界,通过将核心网络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在各个边界部署相应防护措施,以提升网络区域之间的边界安全水平。因此,通过合理运用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建设技术,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空间安全。

2. 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建设技术具体运用

2.1 基于数据运行环境的安全保护技术

数据运行环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保障网络中各类数据在存储、获取、传输、处理等环节足够安全的必要条件,并避免出现数据不完整、缺乏真实性、不可用等问题,同时也能有效预防非法泄漏风险。因此,根据数据运行环境的安全要求,运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病毒检测、流量审计等安全防护数据,不仅可以将网络中的关键数据与业务相隔离,也能有效增强数据传输全过程的安全性,符合规定标准。

同时采取网络实名制,构建符合安全等保要求的接入控制及网络准入系统,实现全面化管控“人”与“物”的入网环节,以保障网络内部安全 [1]。配合感知识别、认证授权等技术手段,对入网用户、终端网络接入、网络行为实施全过程管理,用户需要通过管理系统完成集中部署认证,方可准许入网,提升数据运行环境的安全水平。

2.2 通信网络防护技术

在充分利用高速互联、网络故障快速收敛等机制的前提下,促进现有网络结构升级,并进行通信传输扩容处理,解决所存在的带宽利用效率不高、覆盖不广泛等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升级现有网络架构。在升级网络架构过程中,可以运用汇聚层、接入层二层结构,重塑接入层结构,依托 SDN、VXLAN 虚拟化技术,实现整个网络体系下用户可以对路由、业务策略自定义操作,并通过 SDN 控制器向设备自动下发配置指令,以满足网络路由、业务发放全过程自动化的需求。主要由核心层、汇聚层共同构成主干网,并在机房部署汇聚设备,以及核心层交换机新建等,其中以新增替换要求为依据,并对汇聚能力冗余加以考虑,确保在汇聚节点所建设的设备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若无特殊要求,汇聚层与核心层之间的路带宽不宜少于10G。

(2)通信传输和网络接入。在光纤通信传输链路完成扩容处理的基础上,实现活动区域的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并根据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制度,实现全覆盖 AP 与分布式 AC 控制器合理部署,以保证无线网络接入认证、流量审计等功能正常发挥。其中二级单位、活动区的接入网络则是遵循就近原则,直接与主干网的最近汇聚节点进行接入。同时采取多样性的接入方式,如基于 Wi-Fi6的无线网络,在此基础上将物理层与虚拟层相融合,以形成属于核心层的网络结构。若二级单位数量过多,则会存在极大的业务流量需求,在通信组网方面可以更换本地转发方式,满足用户从管理层进行多领域控制的需求。此外,综合考虑活动区域的网络接入密度高这一情况,可以采取多模式切;例如,针对无线 AP ,可根据需求,在双频、三频、双频与独立扫描射频之间进行切换,既能减少接入网络时潜在干扰因素对其影响,也能为接入高密场景提供支持。综合考虑网络规模情况,针对无线 AP 管理,可以采取单管理域或多管理域形式,即可通过相应的汇聚节点实现所需功能(如VLAN 自协商、DHCP 功能等)。

2.3 区域边界防护技术

在多种访问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样性的区域边界防护技术,如入侵威胁防御、恶意代码防护、检测深层攻击等,安全事件审计等,以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性。

针对安全区域边界,可在关键区域进行相应的防火墙部署,使其与安全区域边界防护要求相一致。针对网络区域,需要通过服务器存储区对核心系统进行承载,以保护网络环境,并将防火墙系统在边界处合理部署,实现精准隔离,同时启动入侵防御等相关应用防护功能,提高区域边界防护效果,配合过滤技术,以强化外部访问控制,预防或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其中过滤技术可选择恶意代码过滤,边界部署邮件网关(过滤带病毒的附件)、Web 代理(拦截恶意URL 访问),以保护内网被外部恶意代码侵入。

2.4 应用信息等级保护安全域

综合考虑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实际情况,以及信息网络安全等保要求,围绕核心业务、核心交换、安全管理与运维以及安全接入四个方面划分网络管理安全域,其中外网安全域需要搭建可靠性较高的接入平台,以保障互联网业务、办公业务正常稳定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针对核心业务域,企业办公网为核心业务网络的同时,也是网络安全保护的重点区域,提升该区域的安全水平非常关键。按照相应等级,划分核心业务域,借助防火墙系统,在核心区域边界、安全管理域边界等进行业务部署,提升网络区域安全保护效果 。并运用虚拟化方式部署应用服务器,依托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增强部署服务的灵活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解决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同时,也能对现有系统管理结构进一步简化,以整合现有服务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2)针对核心交换域,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全网数据交换,依托双核心交换机,并由各个子系统组成;如安全检测子域负责检测全网流量中的安全隐患或病毒,并全面管理各个漏洞。

(3)针对安全管理平台,涉及网络管理平台、防病毒系统、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等组成模块,统一管理全网络,并支持管理可视化,以保证安全风险响应与防范的及时性。同时增加漏洞管理平台,定期检测或扫描潜在漏洞,根据预设评估指标完成修复任务优先修复,减少漏洞风险。另外,针对安全接入,则是要增强关键区域接入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预防接入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为各行业领域业务活动提供便利的同时,对网络安全也提出更高要求。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建设技术运用,不仅可以满足对各种关键信息分等级安全保护的需求,也能分等级响应与处置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安全事件,实现潜在网络安全隐患全面防范,并以现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为依据,科学制定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建设方案,通过等级保护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防线,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以助推网络空间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春旺 , 吕运洲 , 吕常畅等 . 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2.0 标准的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J]. 数字技术与应用 , 2024, 42 (12): 92-94.

[2] 吴宝琦, 李若琛. 信息网络安全等保建设的思考[J]. 信息系统工程,2023, (01):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