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市场探索

作者

张胤洲

内蒙古乌海市博物馆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引言:

随着全球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博物馆的功能逐渐从单一的文物收藏与展示转向文化传播与体验经济,我国自提出“文旅融合”战略以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机构的成功案例展现了文化 IP 的商业潜力。当前市场仍存在同质化严重、创意不足、受众定位模糊等问题,制约了文创产业的纵深发展,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个性化与多样化,数字化技术也为文创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 开发名家书画数字藏品,拓展线上艺术品消费市场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正逐步从传统实物向数字化方向拓展,其中名家书画数字藏品的推出成为一大亮点,数字藏品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将古代书画名作转化为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的数字资产,既保护了文物版权,又为艺术品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展览的时空限制,让观众无需亲临现场即可通过线上平台欣赏、收藏名家书画的高清数字版本,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千里江山图》数字藏品,不仅还原了原作的笔墨神韵,还通过动态效果赋予古画新的生命力,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名家书画数字藏品的兴起,进一步拉近了高雅艺术与大众消费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实体文创相比,数字藏品的优势在于其可分享性和互动性,消费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己的收藏,甚至参与线上拍卖和虚拟展览,形成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数字藏品还能与 AR/VR 技术结合,让用户沉浸式体验书画创作过程,增强文化参与的深度。

2. 推出限量版复刻艺术衍生品,提升文创产品收藏价值

博物馆推出限量版复刻艺术衍生品已成为提升文创产品收藏价值的重要策略,这类产品通常基于馆藏珍贵文物或名家书画进行高精度复刻,并采用限量发售的方式,赋予其稀缺性和独特性,从而增强市场吸引力,故宫博物院曾推出限量版《清明上河图》绢本复刻品,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高度还原原作的细节与神韵,使其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更成为收藏市场的热门选择。限量发售的模式不仅能够维持产品的市场溢价,还能激发消费者的收藏欲望,形成“文化消费 + 投资增值”的双重价值。

限量版复刻艺术衍生品的推出,不仅满足了收藏爱好者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为博物馆文创开发提供了新的市场增长点,相较于大众化文创产品,限量复刻品更注重工艺品质和文化内涵,通常采用宣纸、丝绸、陶瓷等传统材质,并结合手工装裱、雕刻等非遗技艺,使其兼具艺术性和保值性 [1]。博物馆还会通过主题策展、名家签售等方式增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其市场认可度,这种模式不仅拓展了文创产品的受众群体,吸引高净值人群和艺术投资者,也推动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应用,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3. 建立艺术家驻馆创作机制,打造特色馆藏主题艺术品

建立艺术家驻馆创作机制为博物馆文创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一模式邀请当代艺术家走进博物馆,通过沉浸式体验馆藏文物和历史文化,激发创作灵感,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主题艺术品。驻馆艺术家既可以是传统书画名家,也可以是当代先锋艺术创作者,他们的参与为博物馆注入了新鲜的艺术视角,例如苏州博物馆曾邀请当代水墨画家驻馆创作,将传统园林美学与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产出的系列作品既延续了江南文化的文脉,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家驻馆创作机制的持续深化,为博物馆打造特色文化 IP 提供了重要支撑,博物馆能够积累一批具有鲜明馆藏特色的原创艺术品,这些作品往往兼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可延伸开发为高端文创产品。比如故宫博物院与当代艺术家合作创作的 " 紫禁城 " 主题系列作品,既保持了传统宫廷艺术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成为备受市场追捧的文创开发素材,这种模式还促进了跨界艺术合作,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在博物馆场域中碰撞创意,产生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

4. 设计美术元素互动体验装置,增强观众艺术参与感

博物馆通过设计美术元素互动体验装置,有效打破了传统展览单向传播的局限,为观众创造了沉浸式的艺术参与机会,这类装置通常以经典馆藏作品为灵感来源,运用数字投影、体感交互、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将静态的艺术元素转化为可触摸、可操作的动态体验,中国美术馆曾推出" 水墨意境" 互动装置,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控制屏幕上的虚拟笔墨,在数字化宣纸上体验传统书画创作的乐趣,系统还会智能生成符合水墨美学意境的画面效果。

互动体验装置的持续创新,正在重塑博物馆的艺术教育功能和参观模式,新一代装置更加注重多感官的协同体验,比如结合声光电效果打造的全景式艺术空间,或通过触觉反馈模拟不同绘画材质的创作感受。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古琴韵律 " 互动项目,就让观众在虚拟场景中体验抚琴的指法动作,同时配合光影变化呈现传统山水画的意境演变。这类装置不仅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和记忆点,其生成的艺术数据还能转化为个性化的数字纪念品,如自动生成的参观者创作视频或定制版数字明信片,延伸了文创产品的服务链条。

5. 开设艺术文创跨界快闪店,创新线下营销场景

博物馆开设艺术文创跨界快闪店正成为创新文化消费场景的重要尝试,这种限时、限地的特色零售模式,通过将博物馆馆藏元素与现代商业空间巧妙融合,创造出兼具艺术氛围和社交属性的新型消费体验。快闪店通常选址在城市核心商圈或热门旅游景点,以主题化、场景化的方式呈现精选文创产品,如与时尚品牌联名的文物复刻饰品、与当代艺术家合作的设计师款文创等。

敦煌研究院曾在上海时尚地标开设 " 飞天 " 主题快闪店,将洞窟壁画元素转化为潮流单品,配合沉浸式数字展陈,让消费者在购物同时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这种模式不仅突破了博物馆商店的地理限制,更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形象和空间叙事,将文化传播自然地融入现代生活方式,有效提升了文创产品的品牌溢价和市场影响力 [2]。艺术文创跨界快闪店的创新实践,正在重新定义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方式,这类快闪店往往突破传统零售思维,将产品销售与文化体验有机结合,通过举办艺术家工作坊、非遗技艺展示等配套活动,构建多维度的文化消费场景。北京故宫在王府井开设的 " 宫里过大年 " 快闪店,就曾结合传统节庆元素设计互动游戏区,让消费者在购买文创产品的同时,还能参与传统年俗体验。

结语:

文旅融合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其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衡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馆文创产业需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科技与消费趋势,打造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产品,从而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通过持续创新与跨界合作,博物馆文创有望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卫玲艳. 文旅融合视角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研究 [J]. 东方收藏 , 2025, (04): 164-166.

[2] 冯茹 , 李军 . 文旅融合视角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与对策 [J].网印工业 , 2025, (04): 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