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策略
何陈惠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人民小学 353500
1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情境阅读教学通过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对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情境阅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1 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在情境阅读中,学生置身于生动的语言环境里,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例如,在学习课文《松鼠》时,教师通过创设森林场景的情境,展示松鼠在树林间跳跃、觅食的视频画面,同时播放轻柔的森林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阅读文本,能更深刻地理解文中描写松鼠外形、习性的优美语句,如“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通过模仿、运用这些语句进行表达,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丰富,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2 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情境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以《将相和》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等角色,还原课文中的故事场景。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如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为何能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廉颇后来又为何会负荆请罪?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2.3 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通过情境阅读,学生能更好地领略文本之美。在教授《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田野里花生成熟的画面,金黄的土地上,人们在收获花生,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再配上舒缓的音乐。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阅读课文,能深切感受到文中所描绘的质朴、自然之美,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美。同时,学生在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基础上,能够发挥想象力,进行审美创造,如用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感悟。
2.4 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通过创设古代生活情境,如展示古代文人吟诗作画的场景图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身着古装,模仿古人的姿态吟诵诗词。以《示儿》为例,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人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情境阅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进而积极主动地传承和弘扬文化。
3 情境阅读教学策略
3.1 创设多元情境,激发阅读兴
3.1.1 多媒体情境创设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直观、生动的情境。在教授《太阳》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播放有关太阳的科普视频,展示太阳的壮丽景象以及太阳对地球万物生长的重要作用。视频中,太阳的耀眼光辉、太阳黑子的活动等画面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太阳这一抽象的天体有更直观的认识。随后,学生带着对太阳的好奇和兴趣阅读课文,能更好地理解文中关于太阳特点和作用的说明性文字。
3.1.2 生活情境创设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在学习《慈母情深》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生活场景,如深夜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生病时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等。然后,让学生分享这些生活经历,在分享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唤起,对文中母亲在艰苦环境中依然支持儿子读书的那份深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此时,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3.1.3 角色扮演情境创设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文本情境。在《猎人海力布》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海力布、乡亲们等角色,演绎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深入理解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引导情境探究,深化文本理解
3.2.1 问题引导探究
在情境中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在《将相和》的情境教学中,当学生完成角色扮演后,教师提问:“蔺相如为什么能多次成功应对秦王?他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化解的?”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2.2 小组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情境中共同探究问题。在学习《松鼠》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关于松鼠的补充资料,如松鼠的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然后,让小组围绕“松鼠为什么能适应树林生活”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小组成员在情境中结合课文和补充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形成小组观点并进行汇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能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3 开展情境实践,提升综合素养
3.3.1 情境写作实践
结合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在学习《四季之美》后,教师创设四季不同的情境,如春天的花园、夏天的海边、秋天的果园、冬天的雪地,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情境,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描写该季节的美景。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既加深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3.3.2 情境演讲实践
创设演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表达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教师设置“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情境,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结合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演讲准备。学生在演讲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对历史的认识和爱国情感,提升了综合素养。
4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通过创设多元情境、引导情境探究和开展情境实践等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境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建妹 .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解析 [J]. 成才之路 ,2024(33):97-100.
[2] 张萌 .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J]. 成才之路 ,2025(16):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