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策略研究
艾依扎达• 阿山
皮山县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中心幼儿园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田地区 845153
引言
幼儿园是幼儿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学会与他人互动,培养社会性技能。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未来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成为了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支持社会性发展的游戏环境
(一)提供利于合作的游戏材料与空间
选择适合多人协作的游戏材料是关键。大型积木需要幼儿共同搬运和搭建,长画卷需要分工绘制不同部分,多人拼图则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些材料本身就能自然引发合作行为。在空间规划上,需要确保每个活动区域有足够面积,比如建构区要留出集体搭建的场地,美工区要保证多人同时作画不拥挤。特别设置一些半封闭的小空间也很重要,例如用矮柜隔出的娃娃家角落,或是铺着软垫的阅读讨论角,这些相对安静的区域能让幼儿更专注地交流。所有材料应当分类摆放在开放式矮架上,同类物品准备 5-6 份,避免因数量不足引发争抢。教师需要定期检查材料损耗情况,及时补充缺损的拼图块或更换干涸的颜料,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营造安全接纳的情感氛围
当幼儿出现争执时,教师应当蹲下来平视幼儿,用平静的语气询问具体情况。对于害羞不敢表达的幼儿,可以说“我注意到你在看小明玩卡车,需要老师帮你问问能不能一起玩吗”。日常要反复强调基本规则,比如“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询问”,每次有新幼儿加入游戏时都现场示范正确的询问方式。处理冲突时不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引导幼儿说出感受:“小美哭是因为你拿走了她正在用的蜡笔,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当幼儿尝试用语言解决问题时,立即给予具体表扬:“你们刚才用说话的方式分好了积木,真是了不起。”要特别注意保护特殊需求幼儿的参与权,比如为口齿不清的幼儿配图卡表达需求,让行动不便的幼儿担任游戏指挥者。
二、发挥不同类型游戏的社会性培养功能
(一)角色扮演游戏,在模仿中学会共情与担当
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理解社会角色的重要途径。比如在模拟超市购物场景中,幼儿会自发分配收银员、顾客、理货员等角色。教师可以准备购物篮、玩具货币、商品价签等道具,观察幼儿如何协商分工。当出现角色争执时,可以平行介入扮演新顾客,通过自然提问引导思考:请问理货员,牛奶应该放在哪个货架?这种情境能让幼儿意识到每个岗位的职责。医院主题游戏中,教师以患者身份询问“医生,我咳嗽该吃什么药”,能激发小医生回忆就医经验,学习用专业态度回应需求。家庭主题中幼儿扮演父母给娃娃喂饭、哄睡的过程,会自然体会到照顾者的辛苦。重要的是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分享“今天你扮演的角色要做什么”“别人扮演的角色帮了你什么”,将具象体验转化为社会认知。
(二)建构游戏,在创造中掌握协作与问题解决
积木搭建活动能培养幼儿的目标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提出开放式任务:我们需要建一座能让所有小动物过河的桥,激发团队规划意识。幼儿会自发讨论桥的样式,有的主张用长木板做桥面,有的建议用圆柱体当桥墩。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材料争抢,这正是教授共享策略的契机:你看明明正在用这块弧形积木,我们可以先找其他形状试试吗?当桥梁倒塌时,引导团队分析原因:是不是底座不够宽?要不要试试交错排列积木?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幼儿会逐渐理解分工配合的价值。比如有的幼儿负责稳固地基,有的负责装饰护栏,最终共同验收成果时,教师应重点强调:如果没有大家各自完成的部分,这座桥就不会这么牢固。让合作价值可视化。
(三)规则游戏,在互动中建立边界与心态
传统游戏如改良版丢手绢,能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游戏前要用动作示范代替语言讲解:音乐停时,手绢在谁后面,谁就来表演节目,配合图示更利于理解。游戏中通过即时反馈强化规则:小虎记得把手绢轻轻放下哦,这样朋友才能发现。对于输赢情绪,可采用渐进式引导。第一轮重在体验规则,结束后询问:被追到时是什么感觉?第二轮前预设:如果这次没抓住别人也没关系,游戏好玩更重要对不对?飞行棋游戏中,故意设计需要互相帮助的规则:走到彩虹格可以请任意玩家帮你前进两步,让幼儿体验互助带来的双向快乐。关键是通过多次重复游戏,让幼儿自然体会到:遵守规则能让每个人都玩得开心,暂时的失利也可以通过再次尝试来改变。
三、教师引导:观察、支持与适度介入
(一)细致观察,了解需求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保持持续性的观察状态。重点观察幼儿发起互动的方式,有些幼儿会直接语言邀请,有些则通过递送玩具示意。要注意识别需要帮助的幼儿,比如长时间徘徊在游戏圈外的幼儿,或者反复尝试搭建却总是失败的幼儿。观察冲突时要记录事件发展顺序,是谁先拿到玩具,对方如何回应,冲突如何升级。通过分析这些互动细节,教师能准确判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比如是否具备轮流意识、能否使用语言表达诉求等。建议采用定点观察法,每天重点观察 2-3 个幼儿,用便签纸简要记录关键事件,积累形成个体发展档案。
(二)适时介入,提供支架
当幼儿能自主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当退后保持沉默。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则需要介入:游戏陷入僵局如争抢玩具超过 1 分钟;幼儿出现明显挫败情绪如摔打材料;游戏内容单一重复缺乏发展。介入时应当保持与幼儿平视的高度,先用中性语言描述当前情况,比如我看到你们都想玩这个消防车。接着提出开放式问题引发思考,可以问问你们觉得怎么分配比较公平。如果幼儿没有思路,可提供具体选项供选择,比如可以轮流玩五分钟,或者一起玩救援游戏。最后要示范正确的社交语言,拿着玩具钟表说当长的针走到这里时,我们就交换玩具好吗。这种支架式引导能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在幼儿园的游戏天地里,蕴含着培养幼儿社会性能力的丰富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日常游戏情境,通过创设支持性的环境、发挥各类游戏的特有价值、并辅以细致观察和适时引导,将社会性培养自然地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李佳佳 .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研究 [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5(21):149-151.
[2] 谢易辰 . 在幼儿园足球游戏活动中探索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37):16-17-18.
[3] 俞会玲 . 基于游戏活动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J]. 教师博览 ,2024(3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