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

作者

朱齐林

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安徽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安徽合肥 230051

   

一、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1.1 乡镇资源禀赋评估

乡镇作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单元,其资源禀赋是核心驱动力。自然资源方面,多数乡镇拥有广袤的农田、独特的山水景观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提供了天然素材。例如,一些山区乡镇的山林资源可开发为徒步旅行、森林康养等项目;平原乡镇的肥沃土地适合打造大规模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文化资源上,乡镇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民俗风情和民间技艺,如传统节庆、手工艺制作、古老建筑等,这些文化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游客体验别样的文化氛围。此外,人力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和农业生产的熟悉程度,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通过培训可转化为旅游服务人员、文化传承者等。然而,目前部分乡镇对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整合,导致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1.2 现有融合模式与问题诊断

当前乡镇农文旅融合已探索出多种模式。一是“农业 + 旅游”模式,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开展采摘、农事体验等活动,如草莓采摘园、葡萄庄园等。但此类模式存在季节性限制,旺季游客爆满,淡季则门可罗雀,且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深度体验。二是“文化 + 旅游”模式,围绕乡镇特色文化举办节庆活动、建设文化场馆等,吸引游客感受文化魅力。然而,部分文化活动形式陈旧,缺乏创新,难以持续吸引游客。三是“农业 + 文化 + 旅游”综合模式,试图整合多方资源,但在实际运营中,存在各部门协调困难、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问题,导致融合效果不佳。同时,乡镇农文旅融合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短缺、宣传推广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1.3 政策与市场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对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起到重要引导和支持作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乡村旅游、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为乡镇农文旅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推动项目落地。市场环境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居民渴望逃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感受乡村文化,这为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周边乡镇及旅游景区同质化产品较多,如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技术体系

2.1 规划原则与目标设定

规划原则是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乡镇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突出特色原则,挖掘乡镇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农文旅产品;以人为本原则,注重游客体验和当地居民利益,提升服务质量和居民参与度;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供给,提高市场竞争力。目标设定方面,短期目标可聚焦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特色旅游景点等;中期目标致力于形成较为成熟的农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长期目标是将乡镇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乡镇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2.2 空间布局规划技术

合理的空间布局是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要根据乡镇的资源分布、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可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农业生产区,用于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同时结合观光农业需求,设置观赏步道、观景台等设施;文化体验区,集中展示乡镇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设文化博物馆、民俗街等;旅游服务区,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各功能区域之间要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相连,形成有机整体。同时,注重空间布局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避免功能单一和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3 产业融合路径设计

产业融合是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方面,可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将农业生产过程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如打造亲子农耕体验园、田园民宿等。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可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农耕文化展览等产品,举办农事节庆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以文化为主题打造旅游景点,如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历史街区等,通过文化表演、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形式,增强旅游的文化吸引力。同时,要注重产业间的延伸和拓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2.4 品牌与 IP 构建技术

品牌与 IP 是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深入挖掘乡镇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品牌形象。品牌名称应简洁易记、富有内涵,能够体现乡镇的特色和定位。品牌标识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辨识度,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设计,应用于旅游宣传、产品包装等各个方面。IP 构建方面,可创作具有乡镇特色的动漫形象、故事传说等,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推广,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例如,以乡镇的传说故事为蓝本,制作动漫短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吸引游客关注。同时,要注重品牌与 IP 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防止侵权行为。

2.5 利益相关者协同机制

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涉及政府、企业、当地居民和游客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至关重要。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是市场主体,要积极参与项目投资和开发运营,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当地居民是乡镇的主人,应鼓励其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就业创业等方式,分享发展成果。游客是服务的对象,要关注其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建立沟通协调平台、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促进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合作,形成发展合力。

三、结语

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乡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乡镇资源禀赋的深入评估、现有融合模式与问题的准确诊断以及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全面分析,我们认识到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技术体系,明确规划原则与目标,优化空间布局,设计产业融合路径,打造品牌与 IP,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同机制,是推动乡镇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乡镇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规划技术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实现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镇。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J]. 王辉 . 经济师 ,2022(12)

[2] 后疫情时代乡村文旅融合之策略[J]. 葛文杰. 大众文艺,2022(19)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为例 [J]. 罗岚洪 ; 李权 . 新西部 ,2022(09)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问题及建议[J]. 杨珊. 旅游纵览 ,2022(18)

作者简介:朱齐林 1994 年 10 月 1 日,本科,安徽太和人,专业:工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