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研究
余志扬
当阳市风景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 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意义
1.1 保障行车安全
在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当操作,很容易导致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出现。一旦发生不均匀沉降,道路表面会变得凹凸不平,车辆行驶在这样的路面上,会产生强烈的颠簸感,极大地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平稳性。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不平整的路面状况会增加车辆爆胎、失控等事故的发生几率,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能够有效避免不均匀沉降情况的出现,为车辆提供一个平整、稳定的行驶路面,从而显著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
1.2 延长道桥使用寿命
沉降段作为道桥工程中的关键部位,承受着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作用。如果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不达标,在长期的车辆碾压、雨水侵蚀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路面容易出现裂缝、坑洼等病害,路基也会逐渐受损。这些病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恶化,加速道桥结构的破坏,缩短道桥的使用寿命。而高质量的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能够显著增强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其抵抗外界破坏的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而有效延长道桥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的维修和养护成本,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3 提升城市形象
市政道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和外观形象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良好的道桥,不仅能够保证交通的顺畅运行,还能展现出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风貌。平整、美观的道路给人以整洁、有序的感觉,能够为城市增添光彩,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相反,如果沉降严重、坑洼不平的道路则会给外界留下城市建设管理不善的不良印象,影响城市的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甚至会对城市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做好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确保道路的平整和美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桥台背路堤压实度不足问题
在市政道桥工程的沉降段,桥台背路堤压实度不足是较为常见的问题。由于桥台与路堤的衔接处施工空间相对狭窄,大型压实机械设备难以充分施展作业,导致该区域的填土压实难以达到设计标准。在实际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没有严格按照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要求进行操作,使得路堤填土的压实度不均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压实度不足的路堤会逐渐发生沉降,进而引发路面开裂、错台等病害,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2 地基处理不当问题
沉降段的地基处理是保证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常常存在地基处理不当的情况。一方面,对地基的地质勘察工作不够细致,未能准确掌握地基的地质条件和承载能力,导致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不合理。例如,对于软土地基,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如换填法、排水固结法等,软土地基在路堤填土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另一方面,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如搅拌桩的搅拌均匀性不足、灌注桩的成桩质量不佳等,都会影响地基的加固效果,从而引发沉降问题。
2.3 桥头搭板设置不合理问题
桥头搭板是连接桥台和路堤的重要结构,其作用是缓解车辆荷载在桥台与路堤衔接处的突变,减少沉降差。但在实际施工中,桥头搭板的设置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比如,搭板的长度设计不符合要求,过短的搭板无法有效分散车辆荷载,不能充分起到过渡作用;搭板的坡度设置不当,与路面的衔接不顺畅,会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明显的颠簸。此外,搭板与桥台之间的锚固方式不合理,在车辆反复荷载的作用下,搭板容易发生位移和转动,导致搭板两端出现沉降差异,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2.4 排水系统不完善问题
完善的排水系统对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果排水不畅,雨水和地下水会积聚在路基内部,使填土的含水量增加,降低填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路基的沉降。在一些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的排水系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排水管道的管径过小、坡度不足,导致排水能力有限,容易造成积水。排水管道的连接部位密封不严,出现漏水现象,会使周围的填土被水浸泡。同时,边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的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将地表水引入排水管道,也会影响路基的排水效果。
3 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要点
3.1 搭板设置技术要点
搭板是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处理中常用的结构,其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道路的使用寿命。在设置搭板时,首先要精确确定搭板的长度。搭板长度应根据道路的等级、交通流量以及可能出现的沉降量来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对于交通流量较大、沉降可能性较高的路段,应适当增加搭板的长度,以确保车辆能够平稳过渡。此外,搭板的坡度设置也至关重要。搭板应与桥台顶面保持一定的坡度,通常为 2%-3%,这样可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地从桥台过渡到路基路面,减少跳车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搭板与桥台的连接部位,要做好防水和密封处理,防止雨水渗入导致搭板和桥台的损坏。
3.2 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地基的稳定性无疑是确保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市政道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的稳固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面对软土地基这一特殊地质条件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显得尤为关键,其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工程界已积累了多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其中,换填法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段,其操作原理是将地基中的软土层彻底挖除,随后用具有更高强度和更低压缩性的材料进行回填,常用的回填材料包括砂、碎石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软土层相对较薄的区域,通过材料的替换,从根本上改善地基的性能。排水固结法则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加速地基固结的方法。具体实施时,需在地基内部设置一系列排水通道,如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等,这些通道能够引导软土中的水分顺利排出,从而加速软土层的固结过程,有效提升地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此外,深层搅拌法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该方法通过使用专门的深层搅拌设备,将水泥、石灰等具有固化作用的材料与软土进行强制性搅拌,使软土在固化剂的作用下逐渐硬结,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复合地基。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还能有效防止地基的沉降问题。
3.3 路堤填筑技术要点
路堤填筑作为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路基的稳定性能以及后续的沉降状况。在进行路堤填筑作业时,首要任务是严格筛选合适的填筑材料。应当优先考虑那些透水性能优良、强度较高且压缩性较小的材料,例如碎石土、砂砾土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含有大量杂质或有机质的土料,因为这类材料的压缩性相对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引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在具体的填筑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施工原则。每一层填土的厚度应根据所使用的压实设备的类型及其性能特点进行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层填土的厚度不宜超过 30 厘米。每当一层填土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压实处理,确保每一层的压实度都能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为了确保压实度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应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等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在桥台背路堤的填筑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与桥台的衔接问题。应在桥台与路堤之间设置一个过渡段,该过渡段的填筑材料应逐步进行过渡,具体而言,应从靠近桥台一侧的细粒土逐渐过渡到远离桥台一侧的粗粒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减少桥台与路堤之间的沉降差异。同时,在过渡段的填筑过程中,还应加强压实质量的控制,确保过渡段的压实度能够均匀一致,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路堤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4 排水施工技术要点
良好的排水系统是确保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关键性保障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全面、细致地考虑排水问题,确保雨水和地下水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路基,防止积水对路基结构造成不利影响。首先,地表排水工作至关重要。在沉降段路基的两侧,应科学合理地设置边沟和截水沟。边沟和截水沟的尺寸、坡度等设计参数,应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地形条件以及排水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和确定。为了确保排水效果,边沟和截水沟必须保持畅通无阻,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防止杂草、泥沙等杂物堵塞排水通道,影响排水效率。其次,地下排水同样不容忽视。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条件较差的地段,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排水措施,如设置盲沟或渗沟等地下排水设施。盲沟和渗沟内应填充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如碎石、砾石等,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引导地下水流动,并将其顺利导入排水管道,最终排出路基。在设置排水管道时,必须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管道的连接处紧密无缝,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避免地下水对路基造成侵蚀和破坏。此外,在桥台与路堤的衔接处,防水和排水设施的设置尤为关键。可以在桥台背部设置防水层,采用防水性能优良的材料,防止雨水通过缝隙渗入桥台和路堤内部,影响结构稳定性。同时,在桥台与路堤之间应设置专门的排水通道,确保积水能够及时、顺畅地排出,避免积水在衔接处积聚,对路基和路面造成潜在的破坏风险。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排水措施,可以大大提升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5 质量检测与监控技术要点
为了确保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必须加强质量检测与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于地基处理,要检测地基的承载能力、压实度等指标,确保地基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对于路堤填筑,要检测填筑材料的质量、压实度等指标,确保路堤填筑质量符合标准。对于搭板设置,要检测搭板的长度、坡度、锚固情况等指标,确保搭板的设置合理。同时,要建立施工过程的监控系统,对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采用沉降观测点、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定期对沉降段的沉降量、位移量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一旦发现沉降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行车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延长道桥使用寿命、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存在桥台背路堤压实度不足、地基处理不当、桥头搭板设置不合理、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搭板设置、地基处理、路堤填筑、排水施工等一系列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加强质量检测与监控。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减少沉降问题的发生,为城市的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市政道桥工程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施工水平,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讯. 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 汽车周刊,2025,(03):125-127.
[2] 商松,崔开荣,赵俊.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 汽车画刊,2024,(12):132-134.
[3] 尚亮榆.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 汽车画刊,2024,(11):86-88.
[4] 牛兆峰 . 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2024,(28):139-141.
[5] 吕庆龙 . 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研究 [J]. 四川建材,2023,49(11):196-198.
[6] 徐耀辉.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