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邓丽娟
漳平市南洋中心幼儿园 364400
摘要: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提出幼儿阅读材料选择应契合其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应创设读写结合、游戏渗透的活动,评价则要多元动态地考察阅读能力进步。文章阐述了阅读材料选择的年龄适切性、兴趣导向性和图文协调性原则,概括了设疑式导读、互动式分享、自主式探索、整合式评价四项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师优化早期阅读教育实践、培养儿童终身阅读习惯提供启示。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幼儿早期阅读;阅读材料;教学策略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阅读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培养语言能力。然而,幼儿阅读材料选择与教学活动往往缺乏系统性。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目标、内容、策略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在阅读领域,这意味着材料选择应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教学应创设有利于阅读能力提升的活动,评价应聚焦阅读品质,三者形成动态统一,以持续完善早期阅读的育人功能。
一、幼儿早期阅读材料选择的科学原则
(一)年龄适切性:契合认知发展水平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7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方式具体形象,尚不具备抽象推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难度适宜的图书。对于学前早期幼儿,应选择图像简单、色彩鲜明的读物,避免过于复杂的内容;随着年龄增长,5-6岁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可引入有简单情节、传递正面价值观的绘本,帮助理解故事逻辑、培养品格。此外,教师还需关注阅读材料能否培养幼儿社会性。学前儿童常表现出自我中心特点,选择涉及同伴互动、合作主题的绘本,能在群体阅读活动中学会体谅他人,是锻炼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兴趣导向性:把握幼儿经验特点
作为幼儿兴趣的捕手,教师要敏锐洞察幼儿在游戏、交往等日常情境中表现出的需求和问题,寻找契合点,提供与之对应的阅读材料。当幼儿迷恋扮演游戏时,教师可引入各行业工作绘本,满足其探索欲望;当观察到幼儿常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可适时介绍强调宽容、友爱的图书,引导其学会合作[1]。由此可见,联系生活、贴近需求的阅读材料更能唤起幼儿的阅读动力。与此同时,优质图书还应为幼儿提供新奇、有趣的信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不断开拓视野,以激发好奇心,延伸阅读思考,实现认知突破。
(三)图文协调性:优化视觉语言呈现
生动形象的图画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媒介,能迅速吸引阅读兴趣,烘托情感氛围,加深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筛选图画书时,要将画面色彩的和谐度、构图的引人入胜程度作为首要考量标准。同时,教师还需秉持整体观,将图画与文本相互参照,体味二者的呼应关系。在优秀绘本中,图画往往与文字同频共振,不仅生动再现文本内容,还能引申隐喻意味,引发思考和想象。正是图文的交织与碰撞,共同营造了绘本阅读的美感体验,这类图文兼优的经典之作,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立体的阅读感受,引领深度阅读,值得教师优先选用。
二、幼儿早期阅读材料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设疑式导读策略:激发思维与探究
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设疑式导读,以发人深思的问题吸引幼儿,调动其阅读积极性。这种策略要求教师在共读过程中,围绕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等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预测后续发展、推理人物行为动机,并就感兴趣的细节展开深入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设疑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幼儿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感知性问题更有助于引导观察、描述能力;而大班幼儿思维较为成熟,可适当引入开放性、评价性问题,启发多角度思考。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围绕阅读内容,提出与自身经验相关的问题,在生活情境中应用所学,实现知识迁移,这对于培养主动探究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动式分享策略:加强语言交流
幼儿阅读不应局限于个体行为,同伴互动也是重要途径。为加强幼儿间的交流,教师应为其创设丰富的分享机会。在教学组织上,可采取小组共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在协商中分享感受、体验不同视角,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利用微信、博客等平台,拓展线上互动,鼓励幼儿分享在家阅读经验、延伸讨论阅读话题。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言语表现,包括倾听态度、表达方式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脉络,并给予鼓励性反馈,引导其用连贯、得体的语言表情达意,提升言语交往品质。可见,互动式分享不仅能促进阅读理解,也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良机。
(三)自主式探索策略:培养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是阅读素养的高级表现,其培养有赖于在真实情境中的持续实践。为此,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物理环境,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营造专门的图书角,为幼儿自主阅读创造条件。同时,教师要将阅读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渗透到区域游戏、节日活动等主题情境中,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亲近图书的机会,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设计"我的阅读计划"等读书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规划、督促自我,为培养阅读习惯奠定基础。考虑到个体差异,教师还需按需提供个别化的阅读指导,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性地提供阅读支架,以激发不同起点幼儿的阅读潜能[2]。
(四)整合式评价策略:优化阅读实践
阅读评价是衡量阅读实践成效、优化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为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应构建基于发展导向的整合式评价机制。一方面,评价要全面考察幼儿的表现,不仅要看重阅读技能,更要关注语言表达、思维认知等内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评价要采用观察、谈话、档案等多元方法,动态记录幼儿日常的阅读行为,定期梳理分析,找出个体进步轨迹和共性问题,并据此反思改进教学方案,实现评价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同时,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要重视幼儿自评和家长参评。引导幼儿回顾阅读历程、规划发展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邀请家长分享在家表现,了解阅读兴趣,促进园所、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评价的客观性、连续性,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终身阅读素养的培育。
结语
阅读是幼儿认知启蒙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阐述了幼儿早期阅读材料选择的原则,总结了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策略,强调阅读目标、内容、过程与评价的系统性、整合性。唯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优选适宜读物,创设读写结合、游戏渗透的阅读情境,运用发展性评价,才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终身阅读习惯,奠基语言素养与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白宇亚.浅议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指导策略[C]//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石家庄市正定县幼儿园;,2013:15-21.
[2]魏芹.浅谈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J].新课程(上),201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