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融合探讨
李力
张家口市桥东区宝丰街小学 07500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重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使得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然而,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仍存在表面化、碎片化等问题,亟需探索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因此,研究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融合,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信息技术为创设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可能。认知负荷理论指出,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促进数学概念的深度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则启示我们,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精准教学。
从数学学科特点来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信息技术通过可视化、动态演示等手段,能够有效架设具体与抽象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同时,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特点,也使得信息技术在构建知识网络、促进迁移应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二、智能化学习环境的构建
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的物质基础。在硬件配置方面,教室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终端设备、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硬件支持。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实现书写、标注、演示等多种功能,特别适合数学课堂的互动教学。
在软件平台建设方面,需要构建功能完善的数学教学支持系统。该系统应包括智能备课模块、互动教学模块、练习测评模块和学习分析模块,支持教师开展全流程的信息化教学。特别是要开发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专用工具,如几何画板、数学游戏、虚拟实验室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此外,云端学习空间的构建也不容忽视。通过建设数学学科的数字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数据的互通。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情,家长可以掌握学习动态,形成开放、共享、互动的智慧教育生态。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学流程的重构,可以采用 " 课前自主学习 - 课中深度互动 - 课后拓展延伸 "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在线预习单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环节则聚焦核心问题,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课后通过在线作业和个性化辅导巩固学习效果。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例如,在 " 图形的运动 " 教学中,利用动画演示平移、旋转等变换过程;在 " 统计与概率 " 单元,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统计概念。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深度理解。
最后,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进度和难度,通过智能推荐系统获取适合的学习资源。同时,协作学习平台支持学生开展远程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资源建设应当遵循三个原则:首先是科学性,资源内容要准确反映数学知识本质;其次是适切性,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最后是交互性,要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深度参与。
在资源类型上,应包括微课视频、互动课件、虚拟实验、在线题库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要重视两类资源的开发:一类是概念演示资源,如分数模型、几何图形变换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另一类是问题解决资源,如数学建模工具、问题解决策略库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资源开发要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一方面要按照知识体系构建系统化的资源库,另一方面要保持资源的开放性,支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二次创作。同时,要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定期补充新资源,淘汰过时内容,保持资源的活力和时效性。
五、融合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是技术应用的适度性,要避免技术滥用,确保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学本质的坚守,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教学的核心;最后是人文关怀的融入,在数字化教学中要保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此外,还需要处理好三对重要关系:一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关系,要实现优势互补而非简单替代;二是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既要保证基本要求的达成,又要促进个性发展;三是短期效果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不能仅关注即时成绩,更要着眼学生的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智能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整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面对这些发展趋势,教育工作者需要保持开放创新的态度,同时坚守教育本质,在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中寻找最佳平衡点。要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之路,为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祝智庭. 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