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贺怡然

河南大学 河南郑州 450046

1.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数字技术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全新动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科技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与乡村社会全面变革。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融合,促进乡村从传统的生产、治理和服务模式向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方向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社会结构、资源配置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通过数字化的推动,乡村的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得以加速实现,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2.1 数字乡村的定义与构成

数字乡村建设是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乡村各领域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不仅仅限于农业生产,也涉及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及经济结构等各个方面。数字乡村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农业领域,数字技术助力农民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农业环境与作物状态,科学安排灌溉、施肥等工作,提升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

此外,数字乡村还推动乡村治理的智能化转型。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乡村政府能够更精准地收集和分析来自各方面的数据,从而提升治理决策的精准性和透明度。数字化平台的普及,使得乡村管理更加高效,政府能够更加及时地响应和解决乡村居民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2.2 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及促进经济多元化的核心力量。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乡村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乡村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并进一步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数字乡村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帮助农村从传统模式走向更加智能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3.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多重作用

3.1 促进农业现代化

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通过数字技术实时监控作物生长,农民可精准控制温湿度、土壤水分等要素,减少浪费并提高产量;智能农机的应用也减轻劳动强度,提升效率。

3.2 改善乡村治理效率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同样得益于数字技术的推动。数字化手段使得乡村政府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取有关乡村各类事务的数据,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能够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动态,帮助制定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政策。此外,数字治理平台的建立也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农民能够通过平台提出问题、参与决策,增加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与支持。

3.3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数字乡村建设的另一个显著好处是提升了乡村公共服务的质量。特别是在医疗和教育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乡村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远程医疗平台的推广,使得乡村居民能够通过网络与城市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解决了乡村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在线教育使得乡村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

3.4 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

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多元化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乡村其他行业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能够直接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增加了收入来源。同时,数字乡村建设还推动了乡村旅游、绿色农业、手工艺品等产业的发展,帮助乡村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 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4.1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尽管数字乡村建设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信息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尤其是在偏远和经济较为落后的乡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全、带宽有限等问题使得乡村无法充享受现代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这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了农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迟缓,进而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整体效果。

4.2 农民数字素养较低

另一个显著的挑战是农民的数字素养问题。许多农民数字技能不足,影响技术应用效果。数字技术的低普及率限制了农民充分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能力,也影响了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以及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4.3 资金和技术创新匮乏

乡村经济薄弱导致数字建设资金不足,缺乏持续投入;技术人才与支持匮

乏也制约了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

5. 数字乡村建设的应对策略

5.1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信息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网络建设,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要优先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同时,要改善乡村的宽带接入条件,确保每个乡村都能够拥有稳定、高效的互联网服务,为数字乡村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2 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

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是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关键一步。为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通过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操作。可以通过开设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班、设立乡村数字技术培训中心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数字应用能力,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智慧治理等方面。此外,针对老年农民群体,还可以推出定制化的数字培训课程,确保所有乡村居民都能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中,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

5.3 引导资金支持与技术创新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完善资金支持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数字化项目,推动更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乡村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同时,应加强乡村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最新的技术成果,提升乡村的技术能力。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体系和创新驱动机制,为数字乡村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6. 结论

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推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转型,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尽管当前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数字素养不足等挑战,但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方面的优化措施,数字乡村将能够克服这些挑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推动力,也是我国农村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玮 , 任天漪 , 刘娅迪 . 我国数字乡村共同体构建:基础、挑战和发展方向 [J]. 城市发展研究 ,2025,32(04):29-34.

[2]张潇逸.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评《数字乡村建设通论》[J]. 商业经济研究 ,2025,(09):2.

[3] 吴斌 , 薛盘龙 , 吴春梅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条件保障与风险防范研究 [J]. 农业经济 ,2024,(12):35-37.

[4] 张炼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现状、挑战与优化路径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