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融合路径
符曦予
湖南信息学院 410151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市场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要求愈发严苛,不仅需要其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更要拥有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的音乐场景,如舞台表演、音乐创作、艺术策划、音乐教育等。然而,在当今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相互割裂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制约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深入探究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融合路径,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对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出色实践能力的音乐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一、明确融合目标,构建教学体系
明确融合目标是实现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的前提和基础。融合目标应定位为:让学生在掌握系统、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分析、音乐史等的同时,具备熟练的艺术实践技能,包括演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教学组织等,最终达到理论知识能够有效指导艺术实践,艺术实践能够检验、丰富和深化理论知识的境界,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打破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泾渭分明的模式,将两者有机融合。例如,在开设音乐美学理论课的过程中,同步安排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演绎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美学理论的同时,通过亲身演唱或演奏,深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在和声课程学习中,结合钢琴即兴伴奏实践,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声的运用规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经典的音乐作品或音乐活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读,并尝试进行实践再现或创新;推行项目式教学,以具体的音乐项目为载体,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融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二、小组项目探究,促进学以致用
小组项目探究是促进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音乐相关项目探究,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与实践中主动运用理论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小组项目的选题可以多样化,如编排一部小型音乐剧、创作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策划一场校园音乐晚会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从项目构思、方案设计到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以创作一首地方特色歌曲为例,学生首先要运用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理论知识,对当地的音乐文化、民俗风情进行调研和分析;在创作过程中,需运用乐理、和声、曲式等理论知识进行旋律创作、配器编排;之后,通过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对作品进行演绎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升了艺术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项目探究中应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及时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三、搭建实践平台,拓宽实践渠道
搭建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拓宽实践渠道,是实现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的重要保障。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艺术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能力。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践平台。如建设高标准的音乐厅、排练厅、录音棚、音乐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日常排练、演出、录音等实践场所;定期举办校内音乐比赛、音乐会、艺术展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和艺术实践水平。同时,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渠道。加强与校外的剧院、音乐厅、音乐培训机构、文化传播公司等单位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演出机会,如安排学生到剧院参与演出排练和后台工作,到音乐培训机构担任助教,参与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音乐活动,如到社区、学校、养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艺术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社会价值,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
四、完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素养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推动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的重要导向。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忽视了艺术实践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需要建立注重综合素养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应全面化,不仅要考察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乐理、和声、音乐史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还要关注学生的艺术实践表现,包括演唱或演奏技巧、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等;同时,还应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小组项目中的贡献、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终结性评价则可以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汇报演出、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的融合,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融合是提升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明确融合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为融合提供了方向和基础;开展小组项目探究,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拓宽了学生实践的渠道;完善注重综合素养的评价机制,为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导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凌霜 . 美育视域下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析 [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5,27(03):88-92.
[2] 刘莉莉. 产教赛融合下的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合作构建[J].中国民族博览 ,2024,(24):168-170.
[3] 樊文华 .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7(18):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