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及策略优化

作者

张爱萍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第一幼儿园 746400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幼儿教育的日益受重,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习惯备受关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影响幼儿对数量、图形等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关乎幼儿抽象思维、推理论证等智力发展,是幼儿适应未来复杂社会的关键能力。然而,当前幼儿数学教育仍存在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等问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亟待提升,将游戏化教学引入幼儿数学教育,通过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品质。

一、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 一) 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娱乐性强、情境感强的游戏情境,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体验,在快乐玩耍中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好奇心,如引导幼儿在扮演“小小超市收银员”中感知“不同面值人民币与物品单价的关系”,让幼儿对数学知识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游戏化教学营造的轻松愉悦氛围,能缓解幼儿对“数学难”的畏惧心理,消除学习焦虑,使幼儿带着愉悦、自信的心情投入数学世界,为深层次思维发展注入动力[1]。

( 二) 游戏化教学强化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

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离不开持续训练,游戏化教学通过富于变化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在反复操作、比较、归类中建构数学经验,如“乐高搭建”游戏中,幼儿通过搭建、拆解、再搭建的反复尝试,在构建不同造型的过程中感知积木间的空间逻辑关系。“谁的糖果多”游戏中,幼儿在两两比较、逐一分类的互动中,建立“数量 - 物品”对应关系的初步认知,游戏化教学营造的真实情境,引导幼儿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内化数学原理和逻辑规则,这些潜移默化的数学思维训练,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

( 三) 游戏化教学拓展幼儿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绝非停留在课堂,更需拓展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游戏化教学利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结,学会迁移应用。如开展“小厨师做蛋糕”游戏,引导幼儿运用测量、分类等数学技能称量原料、平均分配食材,增强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意识,组织“小小建筑师”游戏,引导幼儿运用几何图形拼搭出“生活中的建筑”,感知数学蕴含的内在逻辑和应用价值。

二、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优化

( 一) 合理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要契合幼儿认知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形象化,让幼儿在感性体验中建构数学概念,如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时,可设计“小兔回家”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带领 5 只小兔分批进入 5 个胡萝卜窝的过程中,直观感知“分加”与“整减”的关系。要把握数学知识的递进关系,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增加游戏任务难度,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可先玩“9 宫格填数”游戏,感知“1-9”个位数的组成,再过渡到“投篮大战”,感知“2 个数相加”的和不超过 10 的规律。要关注知识的综合应用,设置开放性探究任务,引导幼儿学以致用,如开展“小小超市”游戏,让幼儿运用“10 以内加减法”为不同面值的商品“定价”“组合优惠套餐”,在虚拟情境中应用数学。要本着趣味性、递进性、综合性原则,科学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全面的数学素养。

( 二) 灵活选择游戏化教学方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材施教,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相应的游戏化教学方式,针对低幼儿,可多采用感官游戏,如“听音辨形状”“摸盒子数小球”等,在视听触觉的直观感知中积累数学经验。针对高幼儿,可设计桌面游戏,引导幼儿在纸笔操作中内化数学原理,并嵌入情境表演游戏,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学以致用;注重师生互动,利用启发式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建构,如学习“测量”时,教师先提问:“这些小棒谁最长 ?”,再引导幼儿两两比较、排序,在合作探究中感知“长度”概念;善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动画、教育机器人等开展数字化游戏化教学,如学习“认识钟表”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不同时间的钟表图案,让幼儿操作拨动时针,在视听互动中感知“时间流逝”。灵活选择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游戏化教学实效。

( 三) 有效评价游戏化教学效果

科学评价是推动游戏化教学不断改进的助推器。是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幼儿数学学习状况,过程性评价重在平时观察记录,可借助活动视频、照片等,分析幼儿参与数学游戏的投入度、完成质量等,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终结性评价侧重阶段性测评,可采取数学游戏闯关、实践任务等形式,综合考查幼儿的数学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遵循正面评价为主的原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面对幼儿在数学游戏中的失误,不讽刺、不责怪,而是给予积极引导,帮助幼儿认识错误、寻找原因、尝试改进,让幼儿敢于尝试,勇于探索。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吸收家长、社区志愿者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定期举办亲子数学游戏活动,在家长的参与互动中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状况,同时让家长感知游戏化教学的独特魅力,形成教学合力。

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将游戏化教学融入幼儿数学教育,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开辟了新路径。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幼儿数感,在趣味化探究中提升逻辑思维,游戏化教学彰显出独特育人价值,但也需认识到游戏绝非儿戏。要科学把握幼儿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在动静结合中不断优化完善,推动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以期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和清晰逻辑思维的幼儿,助力幼儿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绍梅 .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J].2024(13) :5-8.

[2] 赵茜,岳立慧.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 山东教育, 2024(18):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