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环境下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策略
张立靖
吉林省白山市实验小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阅读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信息获取与知识习得的主流方式。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数字化阅读环境突破了传统阅读的时空桎梏,为他们展现了更为广阔的阅读图景,极大丰富了阅读资源类型与呈现形式。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思维品质和人文底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数字化阅读环境中,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学生阅读专注力缺失、阅读认知深度不足、数字化阅读方法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探索数字化阅读环境下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数字化阅读环境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赋能效应
阅读资源极大丰富:数字化阅读环境彻底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时空限制,学生可通过网络终端获取海量电子书籍、有声读物、互动绘本等整本书阅读资源。这些资源覆盖文学、科学、历史等多元领域,能够满足小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有效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形式创新发展:数字化技术催生了多元化的整本书阅读形态,在传统文字阅读基础上,发展出图文融合、音视频联动等新型阅读形式。例如,优质电子书籍配备的动态插图、专业音频解读及情景化视频片段,显著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阅读交流便捷高效:数字化平台构建了便捷的阅读社群交流空间,学生可通过在线论坛、共享文档等形式分享阅读感悟、提出疑难问题,实现与师生的实时互动。这种交流模式促进了思想碰撞与认知互补,有助于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二)消极制约因素
阅读注意力分散化:数字化阅读环境充斥着各类干扰元素,如弹窗广告、游戏链接、社交通知等,极易引发学生注意力转移,导致阅读过程中的认知中断,严重影响深度阅读的持续开展。
阅读认知表层化:数字化阅读的快速浏览特性易使学生形成碎片化阅读习惯,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构与批判性思考。在整本书阅读中往往停留在情节知晓层面,难以把握文本深层意蕴、人物形象塑造及主题思想表达,阅读认知深度不足。
阅读习惯功利化:数字化环境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阅读心态,缺乏持续阅读的耐心与毅力。整本书阅读所需的沉浸式体验与长时间投入,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即时性诱惑形成鲜明冲突,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数字化阅读环境下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的现实问题
(一)阅读资源筛选机制缺失
数字化环境下整本书阅读资源呈现爆炸式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电子出版物存在内容谬误、排版混乱、版权瑕疵等问题,对学生阅读认知造成负面影响。教师与家长在海量资源面前缺乏科学的筛选标准与方法体系,难以精准匹配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制约深度阅读开展。
(二)数字化阅读方法指导缺位
传统阅读教学中形成的精读、略读等方法体系,已难以适应数字化阅读的技术特性与认知规律。多数教师缺乏对数字化环境下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的系统研究,未能有效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工具、思维导图、资源链接等数字化功能开展深度阅读,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三)阅读评价体系建构滞后
当前整本书阅读评价仍侧重于阅读数量统计与成果展示,如阅读笔记、读后感等静态成果,对阅读过程质量、认知深度发展及数字化工具运用能力的评价严重不足。数字化阅读过程的隐蔽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了深度阅读评价的实施难度,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反馈与激励机制。
三、数字化阅读环境下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策略构建
(一)优质数字化阅读资源的整合优化
构建分级阅读资源库:学校联合教师团队,依据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课程标准要求,系统筛选整理优质数字化整本书资源,建立分级分类的阅读资源库。资源库涵盖电子文本、有声资源、互动绘本及配套教学视频,并实施动态更新与质量监控机制,确保资源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实施个性化资源推送:利用数字化平台的智能分析功能,建立学生阅读档案,精准捕捉阅读兴趣、认知水平与学习习惯,实现个性化阅读资源推送。针对科幻爱好者推荐科幻文学经典,为阅读基础薄弱学生推送图文结合的桥梁书,通过精准匹配提升阅读参与度。
(二)数字化阅读指导方法的创新实践
开发在线阅读指导课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系列化在线指导课程,系统传授数字化环境下的深度阅读方法。包括电子文本批注技巧、跨文本资源链接方法、阅读社群交流规范等内容,采用视频讲解、案例演示、互动练习等形式提升指导实效。
设计数字化阅读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多元化数字化阅读活动,如 " 云端读书沙龙 " 促进深度交流," 数字阅读手账 " 展示阅读历程," 阅读闯关挑战 "设置梯度化阅读任务。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文本分析、主题探究与创意表达,深化阅读认知。
(三)数字化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路径
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网络: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评价主体的有效协同,形成家校共育的评价合力,全面反映学生阅读状况。
拓展评价内容维度:将评价重心从阅读成果转向过程质量,构建包含阅读时长、批注质量、互动频率、思维深度等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关注学生数字化阅读工具的运用能力、文本深层意义的解读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水平。
应用智能评价技术工具:借助数字化评价工具对阅读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与数据分析,通过在线平台记录阅读轨迹、分析阅读行为、识别阅读难点。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为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提供精准反馈。
总之,数字化阅读环境为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把握数字化阅读的技术特性与认知规律,通过优质资源整合、指导方法创新与评价体系完善等策略路径,破解当前教学困境。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数字化阅读指导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整本书深度阅读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阅读素养。未来还需持续探索数字化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使数字化阅读真正成为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艳。数字化阅读环境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3(05):45-47.
[2] 李娜。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2(09):34-36.
[3] 张敏。数字化背景下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8):86-87+90.
[4] 陈静。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运用策略[J]. 学周刊,2021(23):117-118.
[5] 刘芳。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研究 [J]. 教育信息技术,2020(0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