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融入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谭丽琴
深圳市龙岗区甘李学校 深圳市龙岗区 518112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初中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德育模式多以课堂讲授为主,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方式,为初中班级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促进其品德的全面发展。
二、体验式教育的内涵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这种教育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其主观感受与内在体验,强调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实践性和生成性。与传统教育相比,体验式教育更注重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悟、去探索、去成长。
在初中班级德育工作中,体验式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境性:德育活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例如,在社区环保活动中,学生看到自己亲手清理干净的街道,会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实践性: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道德规范,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情感性:体验式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学生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所感动,从而树立起爱国情怀。
三、体验式教育在初中班级德育中的价值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感
传统的德育方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体验式教育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成为德育的主体 [2]。这种主体参与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去探索和思考道德问题。
例如,在主题班会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讨论校园霸凌问题,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和情境的体验,深刻感受到校园霸凌的危害,从而主动参与到反对校园霸凌的行动中。这种主动参与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品德的提升不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体验式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去践行道德规范。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准则,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通过给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等行为,深刻体会到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这种体验式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行为上践行了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情感上认同了这种品德,从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体验式教育强调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增强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3]。在初中班级德育工作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社区服务、公益事业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温暖和责任,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还在为社区的环境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社会实践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体验式教育融入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
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教师可以通过导入与主题相关的新闻报道、故事、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进行“诚信”主题的德育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则关于诚信经营
的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故事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和讨论中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邀请诚信模范到班级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诚信的力量。
这种真实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主题,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体验式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德育主题,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4]。例如,在进行“环保”主题的德育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垃圾清理活动、环保创意手工制作比赛、环保主题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环保知识,还能在行动中践行环保理念。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让他们了解环保工作的实际过程,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践行道德规范。
(三)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是体验式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结束后,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总结。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收获和思考。
例如,在完成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反思总结,学生能够将体验活动中的感悟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在体验式德育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的表现、情感体验以及道德行为的转变等多个维度[5]。例如,除了传统的成绩考核外,还可以设立“道德之星”“社会实践小达人”等荣誉称号,对在体验式德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体验式德育活动中的发展情况。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后续的德育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水平。
五、结语
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为初中班级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反思总结以及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感,促进品德内化,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应积极将体验式教育融入班级德育工作,为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和人格完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助力他们成为德行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巧玲 . 体验式教育融入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J].华夏教师 ,2025,(16):43-45.DOI:10.16704/j.cnki.hxjs.2025.16.029.
[2] 吴军 . 家庭教育助力小学生德育成效的价值、问题及提升策略 [J]. 新世纪智能 ,2024,(99):12-13+19.
[3] 郑丹 , 马会萍 . 体验式教育策略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 中小学校长 ,2022,(05):2-5.
[4] 粟锋 , 黄晞 . 高校“大思政课”赋能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研究 [J]. 林区教学 ,2025,(07):1-5.
[5] 丁昌爱 . 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的区域探索 [J]. 湖北教育 ( 政务宣传 ),202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