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

陈俊杰 张绿英

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411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职业教育实践,不仅能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为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用的意义、现状、路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用的意义

职业教育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能提高实践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传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教师难以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技能掌握情况,教学指导往往缺乏针对性。而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实时收集学生的实践操作数据,如操作步骤、完成时间、错误次数等,进而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报告,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教学。例如,在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人工智能系统能记录学生的编程指令和机床操作过程,分析操作中的错误原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纠错建议。

其次,可突破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往往受限于场地、设备、耗材等因素,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能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操作过程,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反复进行实践训练,无需担心设备损坏和耗材消耗。比如,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虚拟仿真系统能模拟不同车型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过程,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大大增加了实践机会。

最后,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人工智能能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分析预测,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更新提供数据支持,使人才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可实现企业生产实际与学校教学内容的实时联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实际生产项目。

二、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应用成果来看,部分职业院校已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实践教学。例如,一些院校引入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机械制造、电子商务、护理等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些院校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管理,如通过智能排课系统优化课程安排,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勤管理等。此外,人工智能在职业技能鉴定中的应用也在逐步探索,如采用智能测评系统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进行自动评分,提高了鉴定的客观性和效率。

三、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路径

(一)构建智能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是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重要领域。职业院校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构建涵盖不同职业岗位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例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开发建筑施工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从地基处理到建筑物封顶的整个施工过程训练;在旅游管理专业,可构建虚拟旅游景区,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导游服务、酒店接待等实践操作。虚拟仿真教学体系能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实践体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发智能个性化学习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水平和职业目标,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智能个性化学习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进度、测试成绩、错题记录等,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薄弱环节,自动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同时,系统还能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方案,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智能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对不同会计科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其推荐针对性的学习视频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攻克难点知识。

(三)打造智能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智能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可打破校企之间的时空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深度合作。平台可整合企业的生产项目、技术资源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践机会。通过平台,企业可发布实际生产任务,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平台还能实现校企之间的人才需求对接,企业可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技能水平,学校可根据企业的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智能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可将企业的软件开发项目引入学校,学生组成项目团队进行开发,企业工程师通过平台远程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应对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用挑战的策略

(一)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大对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和设备购置等。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供资金保障。

(二)加强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应重视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系统的师资培训计划。一方面,可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讲座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教研项目和企业实践,积累教学经验。此外,还可引进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三)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职业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设置上,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结语

人工智能为职业教育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在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永和,刘博文,马晓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04) :3-13.

[2] 杨立力,张琳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04):42-45.

[3] 耿洁 . 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与内涵 [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3(05):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