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策略探究
兰海安
上思县平福乡中心小学 535599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教育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中依赖课后作业巩固、校外培训补充的教学逻辑已不再适配政策要求,如何在减少学生课业负担与校外培训依赖的前提下,确保语文教学兼顾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回应的现实课题[1]。
一、" 双减" 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
1. 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
“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机械训练与过重课业负担对学生的束缚,将教学重心转向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构建起符合其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的语文学习体系,为后续学科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和人文素养根基。
2. 保障“双减”政策教育目标落地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从“减量”走向“提质”的关键环节。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聚焦课堂效率,可在减少学生课外作业与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确保语文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不打折扣,切实实现“双减”政策下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 [2]。
3. 显小学语文的学科育人价值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其教学质量的提升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优质的文本教学与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让语文课堂成为渗透德育、美育的重要载体,契合“双减”政策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导向。
二、" 双减" 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1. 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活动
创新教学理念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打破传统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深度结合,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在“夏天里的成长”教学中,教师可提前设计“自然观察 + 语言表达”整合活动,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观察框架,从植物生长速度、动物行为变化、自然现象特点等维度制定观察任务单,再组织课堂小组交流,让学生结合观察记录用具体事例描述“成长”的含义,最后指导学生将观察所得与课文内容对比,梳理不同事物成长的共性与差异,在实践中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同时提升观察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同步设计轻量化的过程性评价,通过记录学生观察任务的完成度、小组交流中的发言质量,以及对比分析时的思维深度,替代传统课后作业的评价方式,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能精准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这种将教学活动与评价环节深度融合的方式,进一步落实了“双减”下高效教学的要求,也让学生在持续的正向反馈中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与主动性。
2. 构建教学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教学情境是依据语文课文内容与小学生认知特点,创设贴近生活或符合文本主题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文本内涵,降低抽象知识学习难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感。针对“为人民服务”教学,教师可采用“历史场景还原 + 现实意义探讨”的情境构建方式,先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普通工作者为人民奉献的场景,再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职业的工作者,模拟日常工作中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场景,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角色扮演体验与课文内容,讨论现代社会中“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课文思想内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 运用现代技术,扩宽教学视野
运用现代技术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局限,拓宽知识视野与思维空间。在“宇宙生命之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线上教育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先在课前通过班级群分享宇宙科普纪录片片段、天体运行动画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相关知识,课堂上运用交互式课件展示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特点,通过动画演示模拟生命存在所需的条件,再组织学生利用线上协作工具开展小组讨论,围绕“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发表不同观点,教师在线实时指导,帮助学生梳理讨论思路,在运用现代技术的过程中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与思辨能力。
4.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理解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是将语文课文中的复杂信息进行结构化梳理,通过图形化方式呈现课文的逻辑结构、内容要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理清文本思路,降低文本理解难度,提升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步骤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地球特点、资源现状、人类行为影响等关键信息,再指导学生以“地球”为中心主题,围绕“地球的美丽与渺小”“地球的资源状况”“保护地球的必要性”三个分支构建思维导图,每个分支下再列出具体的课文内容要点,之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享梳理思路,教师针对学生思维导图中的不足进行补充完善,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清晰把握课文结构与核心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结语
“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既是保障政策教育目标落地的关键,也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凸显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当前围绕教学理念、情境构建、技术运用与思维工具的策略探究,已为语文教学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实践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需进一步贴合学生成长需求,持续探索高质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焦洁 ." 双减 " 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索 [J]. 智慧少年 , 2024(15):0033-0035. .
[2] 刘静静 . 让教学 " 活 " 起来——" 双减 " 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J]. 试题与研究 , 2024(16):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