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协同设计与优化研究

作者

苗涅

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50014

摘要:本研究聚焦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融入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理念,深入剖析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系统阐述协同设计原则、方法及优化策略,致力于实现桥隧群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与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的科学建设与高效运营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全生命周期成本;协同设计;优化

一、引言

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因地形地质复杂、气候多变,面临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昂以及运营维护艰巨等挑战。传统设计模式侧重满足当下需求,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关注不足,致使项目后期易出现成本失控、维护难题等状况。将 LCC 理念深度融入桥隧群设计优化环节,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项目整体可持续性,在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背景下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二、桥隧群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桥隧群全生命周期成本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与维护各阶段。规划阶段需投入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山区地质复杂导致高精度勘察与严格环评需求增加,直接推高该阶段成本,如复杂地质下的多次勘探与多轮环评均会显著提升费用。设计阶段成本集中于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为满足山区安全与耐久性标准,需采用复杂结构设计与高性能材料,例如大跨度桥梁设计中,先进软件模拟分析与高强度耐腐蚀材料的应用,会大幅提高设计成本。

施工阶段成本涵盖材料、设备、人工、临时工程及安全措施费用,山区施工场地局促、交通不便,材料设备运输成本剧增,且地质灾害频发(如隧道涌水、坍塌)需额外支护,部分偏远山区甚至需开辟临时便道,运输成本可达平原地区数倍。运营与维护阶段,运营成本包括日常维护、检测、管理及能耗费用,维护成本针对结构病害修复,山区恶劣自然环境与繁重交通荷载加速结构损耗,如暴雨、强风对桥梁的侵袭、山体位移对隧道的影响,均需更频繁检测与及时维护,导致两阶段成本居高不下。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协同设计方法​

3.1 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构建​

建立准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是实现桥隧群协同设计与优化的基础。成本计算模型应涵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等各个阶段的成本构成要素,并考虑各阶段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时间价值。在构建成本计算模型时,可以采用工程概算法、类比法、参数估算法等方法,结合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的特点与实际工程数据,对各阶段成本进行准确估算。​

例如,对于施工阶段成本,可以根据工程量清单,结合当地的材料、设备与人工市场价格,计算出直接工程费用。同时,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费、临时工程费、安全措施费等间接费用,综合得出施工阶段的总成本。对于运营维护阶段成本,可以根据桥隧结构的病害发展规律与维护策略,建立基于时间的成本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年份的维护、检测、维修费用。​

3.2 多目标优化算法应用​

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桥隧群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多目标优化算法能够在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寻求最优解,如在满足结构安全、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环境影响最小等目标。常用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以遗传算法为例,在桥隧群设计方案优化中,首先将设计方案的各个参数(如桥梁跨度、结构形式、隧道衬砌厚度等)进行编码,形成初始种群。然后,根据设定的目标函数(如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可靠性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等)对种群中的每个个体进行评价,计算其适应度值。通过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不断迭代更新种群,逐步搜索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3.3 协同设计平台搭建​

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协同设计平台,实现桥隧群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协同设计平台应具备项目管理、设计文档管理、三维模型展示、实时沟通等功能,能够打破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

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规划、地质、结构、交通等专业人员可以共同参与桥隧群的设计过程,实时交流与讨论设计方案。通过共享三维模型与设计数据,各专业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桥隧群的整体布局与结构特点,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同时,协同设计平台还可以对设计过程进行跟踪与管理,确保设计进度与质量符合要求。​

四、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优化策略​

4.1 结构设计优化​

在桥隧群结构设计中,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形式、优化结构尺寸,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例如,对于山区桥梁,可以采用连续刚构桥、斜拉桥等结构形式,减少桥墩数量,降低基础工程难度与成本。在隧道设计中,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衬砌类型与支护参数,优化隧道断面形状,提高隧道的稳定性与空间利用率。​

4.2 材料选择优化​

选用高性能、耐久性好的材料,虽然材料采购成本可能较高,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能够有效降低维护与更换成本。在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建设中,可以采用耐腐蚀的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材料。例如,在桥梁钢结构中采用耐候钢,能够减少钢材的防腐处理费用;在隧道衬砌中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与耐久性。​

4.3 施工工艺优化​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与安全风险。在山区桥隧群施工中,推广应用机械化施工、信息化施工技术。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采用盾构法、TBM 法等机械化施工方法,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效率。​

4.4 运营维护策略优化​

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维护策略,定期对桥隧群进行检测、评估,及时发现与处理结构病害,延长桥隧群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维护成本。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如无损检测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等,对桥隧结构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维护方案,采用预防性维护、修复性维护等手段,确保桥隧群的安全运营。

五、结论

本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对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的协同设计与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桥隧群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明确了各阶段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桥隧群协同设计原则、方法与优化策略,为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山区的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贯穿于桥隧群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全过程。通过多专业协同设计与优化,实现桥隧群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技术性能最优、环境影响最小的目标,为山区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研究的深入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协同设计与优化技术将不断完善与发展,为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科研,李创新。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要点研究 [J]. 交通建设科技前沿,2023, 22 (4): 89-96.

[2] 王智慧,赵革新。多目标导向下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协同设计方案比选 [J]. 公路工程创新研究,2024, 32 (3): 45-52.

[3] 陈探索,周前瞻。全生命周期成本视角下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运营维护创新策略 [J]. 交通设施管理与维护,2025, 19 (2): 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