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思辨型阅读任务单的实施策略分析

作者

冉艳艳

云阳县北城小学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也要结合任务单给予学生具体且明确的任务,让学生求证,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形成具体的结论,才有利于长期发展。对此,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具有分层特质的任务,也要在情境中驱动学生思辨探究,并利用问题链引导学生产生逻辑化的思考,再利用思维支架助力学生思辨能力进阶,即可在多元化的互动下,通过学生思辨观点的碰撞,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1 立足文本特质,分层设计思辨任务

在过去,语文阅读教学通常是教师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设计的“环节”理解文本内容,忽略了培育学生质疑、思考等能力,导致学生的发展受限。在素质教育下,为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在引入思辨型任务教学时,应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思辨任务单,才能通过立足文本的特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1]。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要从最基本的提取文本信息入手,让学生能初步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如,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小壁虎借尾巴》内容生动有趣,生字不多,教师就可先设计基础任务,让学生思考小壁虎都向文章中的哪些小动物借过尾巴?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梳理出故事的主要脉络。为了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设计进阶任务,让学生分析如果自己是小壁虎应该怎么向其他动物借尾巴?

2 创设真实情境,驱动深度思辨探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生活经验较少,有时无法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而需要教师依托实际为学生打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产生认知,此时学生才会有探究文本的兴趣,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产生思考[2]。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是一个十分温情的故事,教师可在学生阅读过后利用任务单让学生展开演绎,续写老屋的使命。如,教师可结合文章的最后一段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到底是谁在哭?它遇到了什么困难?让学生结合生活中遇到过的求助场景,构思一个符合文章结构的情节。之后再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老屋,应该如何帮助这个求助者?可辅助学生回忆起文章中老屋是如何帮助小猫、老母鸡以及小蜘蛛等,从而以书中的语气和形式进行对话和互动。在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帮助他人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什么?既可将文章的精神内涵与实际生活联系,也可让学生在做完这些任务过后产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融入问题链设计,引导逻辑化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思考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思辨型阅读任务单时,可融入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连续思考。通过具有逻辑性、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从有点兴趣逐步产生探究的欲望,并形成逻辑化的思维方式时,就可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3]。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可为文章设计问题链,让学生思考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当前地球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这样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既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也能从兴趣角度让学生思考地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梳理、分析与归纳,结合文章实际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在输出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条理性的观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其思辨能力。

4 搭建思维支架,助力思辨能力进阶

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引导。因此,教师可在构建思辨型阅读任务单时为学生构建思维支架,并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不同方式,让学生能对文本内容产生更为直观的理解[4]。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的学习中,教师可提供表格,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性格特点等内容,让学生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通过填写表格,可加深学生对闰土这一角色的认知,从外貌描写、性格特点完成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达成助力学生思辨能力进阶的目标。

5 组织多元互动,促进思辨观点碰撞

头脑风暴是十分适用于小学阶段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而这一活动的本质是通过多元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宽思维视野,不断激发学生产生思维亮点。因此,教师在构建思辨型阅读任务单活动时,也可借用这种方法,通过多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辨观点的碰撞[5]。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的学习中,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思辨任务单上的问题相互博弈。如,廉颇和蔺相如各有特点,你更欣赏哪一位?为什么?这样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思考。此外,教师也可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评,纠正学生错误的表达方式,深化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实现有效发展。

结论: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思辨型阅读任务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为完善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苏敏,刘心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5,38(02):79-84.

[2]王淑贤.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微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3):143-145.

[3]刘秀靖.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域下的单元教学:开启思维之光[J].语文学刊,2025,45(01):121-124.

[4]包海风.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5,(03):82-84.

[5]王玲霞.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学习的实践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0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