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韩燕玉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学生思政意识、思政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要保障“四史”教育的融入效果,在内容的融入上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本文从“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入手,对具体融入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政课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新使命,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还要保障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具备社会责任感。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四史”教育是从我党的发展历史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开展思政教育行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既有着相似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二者的相互融合,能够有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育效果。
1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会对课程产生影响、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思政教育效果产生影响、对思政教育形式产生影响等。展开分析如下:
1.1 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创新思政理论课形式
在“四史”教育中,无论是党史、国史还是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每一次重大会议、每一次改革以及每一次胜利,都是党的发展的见证。相较于课程构架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更加地鲜活、丰满,能够带给学生全新思政教育感受。因此可以说,“四史”教育中的内容能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素材,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更加具体有趣,具有说服力。并且“四史”教育形式的融入,会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发生改变,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得到进一步创新。
1.2 完善思政理论课体系,强化思政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思政育人,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相关能力的发展。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出现了形式主义,或效果不达标等问题。教师按部就班讲课,学生兴趣不足,不能达成课程目的。“四史”教育的融入不仅会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发生改变,而且会促使教师进一步加强对思政教育理论课的研究,通过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与规划,对学生以及“四史”教育展开研究,能欧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政育人功能[1]。
1.3 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锤炼学生党性
“四史”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从实际出发,发现党的真理性,以及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品质。这相较于单纯地开展理论教育,更能加深学生的体悟,锤炼学生的党性,促使学生感受到党的伟大所在。从而促使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党政理念。
1.4 坚定理想信念,保障思政教育效果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加必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通过开展“四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发现真理,从而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与体悟,取得相应的收获。因此融合“四史”教育,能够保障思政教育效果。
2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要促进“四史”教育内容的充分融入,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征及“四史”内容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合理选择“四史”教育内容
“四史”教育是一个统称,在“四史”教育中,还存在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内容。要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需要合理地选择“四史”内容。而“四史”内容的选择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党的浴血奋战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等,似乎时代已经有些遥远。但是这些历史都是需要铭记的,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历史,并从这些历史中形成对党的全新的认识。因此在“四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需要确保选择真实的历史内容,并保障历史内容的研究具有价值与意义[2]。
2.2 结合思政理论课体系,形成“四史”教育体系
要保障“四史”教育效果,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四史”教育体系。避免将“四史”内容碎片化地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设计就是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进行的,此种设计方式能够保障学生在潜移默化提高思政能力,理解思政内容。“四史”教育由于面向的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学校学生,因此在结构设置上也存在着多种方式,但是要保障“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还需要结合理论课的特点,科学地对“四史”教育体系进行构建。
2.3 结合时代特征,创新“四史”教育融合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该讲究新方式和新方法。尤其是“四史”教育的融合下,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进。如可结合“四史”内容特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教师配合影音视频,营造教学场景。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到红色基地等地区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效果。另外还可构建网络平台,将融合“四史”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放置到平台,保障学生能够随时、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可组建融合“四史”教育的课堂兴趣小组,对党政历史内容,历史知识进行集中探讨,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热情。
2.4 结合“四史”教育内涵,丰富思政理论考试内容
为保障“四史”教育融合效果,还可将“四史”教育内容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以考试的方式,促使学生认识到“四史”学习的意义。教师可设计随堂考试,考察学生“四史”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目的达成情况。将“四史”内容融入到期中期末考试中,督促学生自主对“四史”内容进行研究,了解融合课堂的教学要点。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四史”教育的有效融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不仅需要关注二者的特征,还需要考虑到时代的特征以及学生思政需求的发展变化,通过创新方法,合理选择内容以及配合相应的考试等,保障二者的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珂,倪元利.“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时代报告,2022(12):142-144.
[2] 马强,张继慧.“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1):104-108.
[课题项目]民办高校思政课“一体两翼”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zjy177)。
作者简介:韩燕玉(1984.07),女,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