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策略探讨

作者

郝青云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隧道工程公司 湖北武汉 340000

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是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然而,如何科学、高效地建设和管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将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策略

引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开始采用地下综合管廊领域进行统一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但与此同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存在工程复杂度较高、工程量较大等问题,需要层层突破。基于此,有必要对其管理模式及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剖析。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概念和分类

1.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概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指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一种集约化、系统化的管线布置方式,它将各种市政管线(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集中布置在同一个构筑物内,形成一种全新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减少道路重复开挖,延长管线使用寿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1.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分类

(1)根据管线类型分类:可以分为给排水管廊、燃气管廊、热力管廊、电力管廊、通信管廊等。不同类型的管廊根据其所容纳的管线类型进行设计和建设。(2)根据建设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直线型、曲线型、环线型等。直线型管廊适用于城市主干道,曲线型和环线型管廊适用于城市次干道和街区。(3)根据建设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管廊。小型管廊一般适用于街区或小区,中型管廊适用于城市次干道,大型管廊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重要交通枢纽。(4)根据施工方法分类:可以分为明挖法、暗挖法、顶管法等。明挖法适用于施工条件较好、地下管线较少的地段;暗挖法适用于施工条件较差、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段;顶管法适用于穿越河流、道路等特殊地段。(5)根据布局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单层和多层管廊。单层管廊适用于管线较少、规模较小的工程;多层管廊适用于管线较多、规模较大的工程。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规划问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以确保其与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城市在规划地下综合管廊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导致管廊的规模和布局无法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此外,规划缺乏前瞻性,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管线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容易导致管线冲突和资源浪费。

2.2技术问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涉及到众多的技术问题,包括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技术问题也成为制约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我国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2.3管理问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以确保其顺利推进和有效运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管理问题也成为制约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出现混乱和无序;另一方面,管理手段落后,缺乏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策略

3.1科学规划与设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建设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环节。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保障了市政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首先,规划与设计工作需要根据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城市的发展战略包括城市的长期发展规划、用地布局、交通网络、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综合管廊的建设规模、布局和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会决定综合管廊的建设位置和长度,交通网络的布局则会影响到综合管廊的走向和交叉点设置。因此,在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够与城市的发展战略相协调。其次,综合管廊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也是规划与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综合管廊内部需要容纳各种市政管线,包括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为了实现这些管线的高效布局和有序管理,需要充分考虑综合管廊内部的空间设计和管线布置。这包括确定管线的走向、排列方式、维护空间等,以确保管线之间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通过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可以提高管线的运行效率,减少维护成本,同时也为未来的管线扩展和更新提供了便利。

3.2技术创新与推广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能够提高建设的质量,降低建设的成本,还能有效缩短建设的周期。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技术创新方向:首先,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建设技术至关重要。例如,预制拼装技术可以在工厂内预先制作好管廊的各个部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快速组装,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和质量。地下连续墙技术则可以有效地稳定地基,防止地面沉降。盾构法是一种在地下推进的同时进行建设的技术,它可以最小化对地面的干扰,同时提高建设的精确度。其次,引进和研发新型材料和设备也是提高综合管廊性能的关键。例如,使用高强度、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可以提高管廊的抗压能力。先进的防水材料可以确保管廊的长期密封,防止水分渗透。通过不断研发和应用新型材料和设备,可以提高综合管廊的防水、抗压、耐久等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后,积极探索综合管廊建设与运维的智能化技术同样重要。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综合管廊内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管廊的运行状态,优化运维策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综合管廊的自动化管理,提高运维效率。

3.3运维保障与持续改进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运维阶段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确保综合管廊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阶段,建立一套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运维管理体系应当明确综合管廊的运维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运维计划和流程,确保综合管廊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时,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运维标准,包括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综合管廊的运行质量。其次,应急预案的制定也是运维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管廊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管线泄漏、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确保在遇到这些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减少对综合管廊运行的影响。

4 结束语

总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策略应注重科学规划与设计、技术创新与推广、协同合作与风险防控、运维保障与持续改进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高效建设和优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超良,李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关键技术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1(3):71-72.

[2]陈清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智能城市,2021(3):101-102.

[3]申燕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及建设运营模式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91-196.

作者简介:郝青云,(1995.6-  ),男,汉族,青海湟中,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