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索

作者

邓楠楠

息县第二十小学县 464300

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各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其中,《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在这一教育改革趋势下,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升级。其依托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与个性化交互能力,为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带来了潜在契机。然而,审视当下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其音乐教学依旧受制于班级授课,且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影响教学成效。因此,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窠臼,满足教育现代化要求,已然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势

一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工具来说,人工智能展现出了传统教学工具难以企及的精准度与适配性,其可持续收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比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互动反馈、练习时的音准节奏表现,人工智能可对其进行深度分析,以捕捉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短板,从而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且无论是乐理知识的学习进度,抑或乐器演奏的练习重点,均可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获得最大化的成长。

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拓展方面,人工智能更是为小学音乐教学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艺术世界的门,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信息整合与生成能力,可汇聚海量的音乐素材,从古典交响乐到现代流行乐,从民族民间音乐到世界各国特色音乐,均能够轻松呈现在学生眼前,极大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也为学生音乐学习提供关键资源支持,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二、人工智能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AI 互动教学工具以打造沉浸式音乐课堂

将 AI 互动教学工具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其互动功能,也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创造更具沉浸感的课堂环境。以《唱歌 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 AI 生成功能制作彝族风情视频,并在课堂中进行播放,以展示彝族人民绚丽多彩的服饰,在青山绿水中欢快歌舞的场景,将学生带到歌曲情境之中。后续,教师也可运用 AR 技术,在 AI 智能设备中呈现出立体的彝族娃娃形象,将彝族娃娃载歌载舞与歌曲节奏进行融合,学生既能够跟随虚拟彝族娃娃的示范学习独特舞蹈动作,又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彝族音乐的节奏纸媒,让音乐课堂成为一场充满趣味与收获的音乐文化之旅。

(二)融入AI 音画识别技术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

立足于当下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音画识别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当下已逐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关键支持。以《唱歌 拍皮球》一课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与学生跟随音乐做拍皮球的律动游戏,运用 AI 音画识别技术实时捕捉学生的肢体动作、节奏与音乐节拍的契合度,并收录学生跟唱声音,检测学生音准。然后在课后,教师便可将数据进行整合,生成每个学生专属的音乐成长画像,为不同学生定制个性化方案。比如对于节奏感知较弱的学生,可利用 AI 生成功能,以动画演示形式,展示皮球弹跳与节拍的对应关系,并搭配简化版的歌曲片段跟唱,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节奏与歌唱的联系。而对于音准偏差学生,则可筛选出歌曲中旋律简单的乐句,引导学生逐句模仿、矫正,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AI 音乐创作软件以拓展智能化创编路径

除以上两者以外,教师也可利用 AI 音乐创作软件,合理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变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拓宽其音乐视野。以《音乐游戏 打击乐交响》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 AI 音乐创作软件中的“智能伙伴”功能,引导学生先了解打击乐的基本元素,比如播放不同乐器的标准节奏型,随后让学生来点击屏幕选择自己喜欢的音色和节奏,让学生进行自由创编。同时,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特性,可利用 AI 音乐创作软件的“节奏积木”功能,将所设计的基本节奏型拆解为可视化的“积木块”,学生只需拖拽不同的积木进行组合,AI 便可自动生成连贯的节奏片段,并同步播放对应的乐器音效,这一智能化、趣味化的创编路径,不仅降低了打击乐创作的门槛,同时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创作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小学音乐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也让音乐学习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其艺术潜能。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化资源供给、互动化教学过程、精准化评价体系,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活力。实践证明,人工智能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与资源限制,尤其在个性化指导和创作能力培养上优势显著。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优势所在,并不断创新、积极实践,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助力小学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的滋养中绽放独特的艺术光彩。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与音乐情感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通过情感计算技术分析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反应,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马天羽 .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施 [J]. 华夏教师 ,2025(10):126-128.

[2] 倪振辉. 小学音乐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策略[C]// 第三届智慧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 2024:1-6.

[3] 刘幸宇 .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4(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