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三位一体视域下幼小衔接的课程融合与实践创新

作者

张沈钰

苏州工业园区至和幼儿园

引言

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重要跨越,这个时期的适应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态度,情绪以及将来的学习与社交发展。但是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属于不同体系,这使得儿童在过渡期中面临诸多状况。而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政策则对二者的衔接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园、校三方的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三方密切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发力来帮助幼儿开始新的小学旅程。

一、构建共研机制,促进课程融合

在三位一体视域下,幼小衔接需构建小学、幼儿园与家庭紧密相连的共研机制,即小学老师走进幼儿园课堂了解幼儿教学特点与幼儿认知水平,幼儿园老师走进小学课堂熟悉小学教学模式与知识体系,双方通过互评、交流与学习找出两者教学的差异与共性,并探讨课程融合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家庭可以分享孩子在家中的学习表现与兴趣点为课程融合提供参考,以此实现幼小课程的无缝衔接与深度融合[1]。

以开展“自然探索”主题课程为例,幼儿园教师发现幼儿对动植物生长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观察方法。小学教师注意到低年级学生对科学记录存在畏难情绪。基于此,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班级种植区观察豆芽生长,并用贴纸标记高度变化、用简笔画记录叶片数量。小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特征,并设计“观察任务卡”引导记录行为规律。同时家长和孩子在家种植蒜苗,并用手机拍摄生长过程,制作成“成长相册”。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教师通过家长群推送观察记录模板、小学教师提供“家庭科学小实验”清单,并根据幼儿升入小学后的适应情况调整课程内容,使观察记录从幼儿园的“游戏化记录”自然过渡到小学的“结构化表达”,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互通

搭建线上线下的三位一体交流平台是实现幼小衔接信息互通的关键,其中线上建设专门互动平台,以便学校及时发布重要信息与教学计划,使家长能够随时查看,并参与讨论及分享孩子在家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线下则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园校联席会议,由学校介绍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并让三方共同研究衔接工作策略。

以“时间管理”主题课程为例,学校可以在线上平台开设“时间小管家”专栏,幼儿园教师定期上传用图片和简单文字标注起床、吃饭、游戏等环节时间安排的“一日生活流程图”,并引导家长在家和孩子玩“时间配对”游戏,即将日常活动与钟表指针位置对应。小学教师则分享用不同颜色区分喝水、整理书包、休息等活动的“课间十分钟规划表”,并录制教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复述的“时间小口诀”视频。在线下联席会议上,三方共同设计“时间挑战赛”,即幼儿园阶段通过“五分钟拼图比赛”让孩子感受时间长度,且教师用沙漏辅助计时并引导观察沙粒流动。小学阶段开展设置整理书包、记录作业等任务的“十分钟任务闯关”,并且由教师现场指导孩子用便签条分解步骤。家长则通过平台上传家庭实践照片,幼儿园教师用语音点评孩子进步,小学教师针对共性问题推送“时间管理绘本”电子资源,从而使幼儿从“感知时间”自然过渡到“管理时间”。

三、开展互动活动,增进三方情谊

定期开展三位一体的互动活动能有效增进小学、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情谊,所以学校可以举办定期家园校联合活动,让学生、家长和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参与竞赛,以在活动中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同时开展多方面内容的学校家庭互动主题讲座,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在校学习需求与特征,从而促进孩子共同成长 [2]。

以“生活技能大闯关”互动活动中“整理小能手”主题为例,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共同设计分层任务,其中幼儿园阶段设置“给玩具找家”环节,用不同颜色收纳盒对应积木、玩偶等类别,教师带领孩子边唱儿歌、边分类。家长则在旁用手机记录过程并上传到活动群。小学阶段开展“书包分层挑战”,要求将课本、文具盒、水壶按大小和用途装入不同隔层。在此过程中,教师现场演示“大书压小书、文具放侧袋”的技巧,家长则协助孩子用标签贴标注区域。在三方共同参与的“家庭任务卡”环节中,幼儿园教师提供用图片展示袜子、裤子等折叠步骤的“周未衣物整理清单”,小学教师分享“旅行行李箱规划表”,指导家长和孩子用便签条区分“必需品”和“备用物品”,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

结语

在“三位一体”视域下,家、园、校三方紧密合作建立的互动模式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一模式通过构建共研机制、搭建交流平台与开展互动活动精准对接幼儿成长需求并为其平稳过渡到小学铺就坦途。但是这个模式并非终点,而是持续精进的新起点。所以我们需要秉持探索的精神不断地优化课程的整合、用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感受儿童的需要,并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更高质量的衔接教育,进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开启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娅丽 . 家园校”三位一体”课程教育模式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J]. 今天 , 2023(11):0237-0238.

[2] 杨锦华 . 家 , 园 , 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 [J]. 求知导刊 , 20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