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探析
陈贵香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郭坑中心小学
跨学科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数学与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问题探讨中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以多元智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以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以明确目标为导向、以科学策略为载体、以素养培育为目的实现跨学科融合,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目标。
一、明确教学目标,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资源
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科综合化教育的理念,还展现了以主题整合为核心的教学特色 [1]。在具体教学实践前,教师要对教学进行统筹规划,在新课标要求的指导下定位分解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主题整合教学资源,确保多学科的有效联动。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跨学科融合教学认识,从多维度视角探究数理问题,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和思想促进数学教学。其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制定科学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案。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教学设计中,教师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设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通过研读教材和新课标后明确在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上,需要通过对午餐菜品营养成分数据的分析,使学生熟练运用四则运算,准确计算不同菜品组合中热量、脂肪、蛋白质含量,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与数据分析素养。在此目标导向下,教师构建“数学 + 科学 + 语文”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型,将科学课程中科学饮食与健康生活的关联、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关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二、优化教学形式,创设跨学科融合教学情境
在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形式的有效性,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数学与许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呈现相同内涵,所以教师可以由此建立跨学科教学模型。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跨学科学习兴趣 [2]。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情境内容与教学主题的贴合,以确保跨学科融合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教学中,教师融合美术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先利用课件展示美术图片,如图 1 所示。并通过角度的调整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产生初步感知。然后创设“建造梦想家园”情境,让学生成为“建筑师”,通过观察、设计、组合、摆放等形式建造出一个具有美感的空间。以此完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大情境创设,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良好的铺垫。在观察物体过程中借助美术作品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在创意设计中依托美术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的美感。
图1 课堂教学课件展示图片截图

三、落实素养培育,组织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核心在于强化学生在多个学科间的联系意识及数学综合素养,为达成此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主题学习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活动设计要综合考量学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偏好等关键因素,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得到真实提升。同时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跨学科学习实践,以此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以“科学运动,健康生活”为主题组织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主要以数学、体育学科知识为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一星期小组成员跳绳训练情况,并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描述。然后各小组汇报活动成果,并分析每个小组跳绳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此形式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让学生自行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最后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运动能力、健康观念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在目标导向下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形式、落实素养培育,形成系统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根据学情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充分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深化对各学科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为后续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允. 跨学科融合 提升数学素养——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 [J]. 天津教育 ,2025,(02):62-64.
[2] 韩国飞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2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