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精细化管理导向下医院跨科室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与降本增效实践

作者

丁琦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当前,医院科室多为独立核算单元,资源配置以科室自身需求为核心,导致人力、设备、物资等资源分散分布,重复购置与闲置积压问题突出;同时,科室间缺乏有效沟通渠道与责任分工,资源共享流程冗余,严重制约了资源利用效率与医院运营效益的提升[1]。本文拟从精细化管理视角,构建需求驱动的资源统筹,提出制度保障、流程优化的实践路径,旨在解决医院“不愿共享”“不会共享”的问题,为推动跨科室资源共享、实现降本增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资源配置的碎片化与闲置浪费问题

不同科室可能购置功能相近的医疗设备,某科室的专用设备因患者量不足长期闲置,而其他有需求的科室却无法共享使用。这种碎片化的资源配置模式,不仅增加了医院的采购成本、存储成本及设备维护成本,还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精细化管理以“精准、高效”为核心理念,其目标正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因此,整合跨科室资源、推动共享机制建设,是解决资源碎片化问题、契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必然选择 [2]。

二、精细化管理导向下跨科室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框架

(一)需求驱动的资源统筹机制

以科室实际需求为核心构建资源统筹机制,是解决资源配置盲目性的关键。首先,开展精细化需求调研,通过定期召开科室联席会议、发放标准化需求问卷等方式,全面收集各科室在人力、设备、物资等方面的实时需求信息,确保需求采集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其次,梳理资源供需清单,对调研获取的需求信息与医院现有资源进行比对分析,明确资源的过剩类别(如闲置设备、冗余人力)与短缺类别(如急缺物资、紧缺技术人员),形成清晰的供需匹配表。最后,建立动态资源台账,依托医院现有管理系统,实时更新资源的使用状态、库存数量、分布位置等信息,实现资源供给与科室需求的精准对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浪费或短缺问题。

(二)流程衔接的协同联动机制

优化跨科室资源共享流程,需通过标准化设计减少中间环节,明确职责分工。其一,规范设备预约流程,设计统一的线上预约模板,明确预约时间、使用用途、责任人及审批节点,实现设备使用的可视化管理,避免因线下沟通不畅导致的设备使用冲突。其二,优化人力支援流程,建立跨科室人力调度中心,明确支援申请的条件(如紧急会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审批权限(如科室主任审核、医务科备案)及支援人员的职责(如按时到岗、完成指定任务),确保人力调配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其三,完善物资调拨流程,制定标准化的调拨申请单,明确物资的种类、数量、用途及调拨时间,通过物资管理系统实现申请、审批、发放的全程跟踪,减少物资在调拨过程中的损耗或延误。

三、精细化管理下跨科室资源共享降本增效的实践路径

(一)制度保障:构建刚性约束的共享规则体系

制度是跨科室资源共享的刚性支撑,需通过明确规则解决“不愿共享”的核心问题。首先,明确共享范围,涵盖医疗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常用物资等,界定必须共享的资源类别与可自主调配的资源类别,避免因范围模糊引发争议。其次,明确责任分工,医务科承担统筹协调职责,负责制定共享计划、解决跨科室冲突;设备科负责设备的维护、调度与使用统计;各科室主任负责梳理本科室可共享资源、提交需求申请,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再次,规范审批流程,依托医院内部办公系统搭建共享申请平台,科室提交申请后,由职能部门在 24 小时内完成审核与反馈,简化传统线下审批的繁琐环节,提高流程效率。最后,制定奖惩标准,将资源共享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对主动共享且设备利用率提升 20% 以上、成本降低 15% 以上的科室,给予“资源共享先进科室”称号及5000-10000 元资金奖励;对拒不参与共享、导致设备闲置超过3 个月的科室,扣减月度绩效的 10% 并全院通报批评,通过奖惩结合强化制度约束力[3]。

(二)流程优化:打造高效协同的资源运行模式

流程优化是提升资源共享效率的关键抓手,需通过具体措施减少协同障碍。

其一,建立跨科室资源共享协调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各临床科室主任、医务科主任、设备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每周召开一次协调会议,统筹解决资源共享中的问题,确保信息及时传递与问题快速解决。其二,推行设备“分时共享”模式,针对 CT、MRI 等大型设备,制定详细的使用时间表,将每天划分为急诊时段、常规时段及维护时段,通过时间表公开透明,避免科室间因设备使用产生矛盾,提高设备利用率。其三,实施人力“弹性排班”制度,根据各科室患者流量特点,建立人力调度池,将护士、医生等人力纳入调度范围,当某科室出现人力短缺时,从调度池中调配人员支援,避免某科室人力过剩而其他科室人力不足的情况,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诊疗效率。

(三)文化培育:以文化浸润降本增效目标达成

文化培育是实现跨科室资源共享降本增效的软性支撑力量,需要通过价值观渗透和行为引导构建全员参与节约型文化生态。为此,医院要强化成本意识与共享理念方面的价值观塑造,将“降本增效”融入到科室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中,通过常态化培训、主题宣讲以及内部刊物等形式,传递资源集约利用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员工从“科室所有”思维向“医院共有”思维进行转变,从而消除科室之间存在的壁垒意识。同时,医院需要建立跨科室沟通协作方面的文化机制,借助定期联席会议、资源共享平台互动和跨部门项目组等方式打破信息孤岛,营造开放包容且有利于协作的良好氛围,让员工在交流过程中自发形成资源复用和经验共享的行为习惯。

医院要构建起正向激励的文化导向,将资源共享参与度和资源复用率等指标纳入科室及个人绩效考核,通过表彰节约标兵、共享先锋等荣誉来赋予行为价值认同,同时将降本增效成果跟科室绩效分配进行挂钩,形成“节约有奖、浪费有责”这样鲜明的导向。医院还需要注重领导干部的文化示范作用,要求管理者率先践行资源共享理念,在资源配置、项目决策时主动考虑跨科室协同需求,通过“关键少数”的行为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形成文化认同,让降本增效从制度要求转变为全员自觉行动。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精细化管理导向下医院跨科室资源共享的现实困境,构建了“需求驱动 - 流程衔接 - 绩效导向”的机制框架与“制度保障 - 流程优化 -文化培育”的实践路径,揭示了精细化管理理念与跨科室资源共享的内在逻辑——即通过精准匹配需求、优化协同流程、强化激励约束,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医院降本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盟等 . 智慧医院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 2025, 32(2):11-14.

[2] 袁玉仙 , 祝鸣兰 , 杨媛 , 等 . 基于风险管理的全院床位资源共享跨科收治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2023, 14(1):91-96.

[3] 高曼 , 潘双翼 , 张俐 , 等 . 整合构建科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23(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