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龚薇
巫山县铜鼓小学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设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语言运用能力,实现“用语文做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有助于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与传统文化主题单元结合,在大单元教学中实施,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研究以传统文化主题单元为例,探讨小学中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小学中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及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教学现状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与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教学虽受重视,但现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内容方面,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常和传统文化主题单元结合时,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倾向。教师多聚焦于传统文化文本的字词释义、语法讲解等知识性内容,如讲解古诗词时,过度剖析字词含义、诗句翻译,却忽略引导学生体会诗词在生活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像如何用诗词表达情感、描述事物,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交流与表达中,无法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实用价值。
教学方法上,形式较为单一。传统讲授法仍占主导,教师单向输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在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和互动环节。例如,在教授传统节日相关课文时,只是照本宣科地介绍节日由来和习俗,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当前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背诵古诗词、默写经典语句等。而对于学生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过程中的表现,如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文化传承意识等方面的评价较少。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也难以真正实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中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大单元教学中的设计策略
在小学中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融入传统文化主题单元的大单元教学里,需精心设计策略。
首先,要精准定位单元目标。依据传统文化主题单元特点,明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具体目标。比如以“传统建筑文化”为主题单元,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本,了解传统建筑风格、历史背景等知识,并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他人介绍一种传统建筑,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输出。
其次,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内的各类文本,如诗词、散文、说明文等进行有机整合。以“传统节日文化”单元为例,把描写春节习俗的诗词、介绍清明节历史的散文以及科普端午节由来的说明文整合起来,让学生从不同体裁的文本中全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拓宽阅读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再者,设计多样化学习任务。设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分析文本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描写手法;开展交流任务,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见解;布置实践任务,如让学生制作传统文化手抄报、撰写传统建筑介绍文案等,在实践中提升阅读与交流能力。
最后,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从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准确性、文化传承意识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中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大单元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与展望
在小学中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融入传统文化主题单元的大单元教学实施后,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从学生能力提升来看,阅读理解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化文本时,能更精准地把握关键信息,理解文化内涵。例如学习古代神话故事单元,学生能快速梳理故事脉络,分析神话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学生在交流和写作中,能恰当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在介绍传统节日习俗时,能生动讲述节日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意义。同时,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明显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愈发浓厚,主动去了解、探索更多传统文化知识,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从教学效果来看,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碎片化,使传统文化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在整体框架下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科融合,将语文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多媒体等,为学生营造更逼真的传统文化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沉浸感。另一方面,加强家校社合作,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还需不断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结:
小学中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融入传统文化主题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成效显著。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能精准把握传统文化文本关键信息;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可恰当运用文化元素清晰表达观点;文化传承意识提高,主动探索传统文化。教学效果上,打破教学碎片化,实现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科融合。未来,应优化教学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情境,加强家校社合作组织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与能力,以更好引导学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助力学生素养与能力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小芳 .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构建与 实施 [J]. 语文新读写 , 2024, (21): 61-63.
[2] 廖朝斌 . 小学高年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研究[J]. 名师在线 , 2024, (07): 49-51.
[3] 陈冬霞 . 小学高年级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 [J]. 小学教学研究 , 2024, (03):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