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模式研究

作者

杨立娟

银川市第四十一中学

前言:

在教育改革理念的推动下,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理念实施的重要途径,其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需要适应教育数字化改革,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对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造成制约。而教育数字化的应用,不仅可以为互动模式的开展提供丰富教学资源与智能化工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保证课堂效能和育人价值的双向提高。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互动形式单一。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中,一般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缺少深层次的引导,很难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过度注重知识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互动内容空泛。第二,互动空间有限。第二,互动空间有限。缺少多样化和情境化的互动,学生参与形式受到限制,很难与学生进行多元交流与反应。这不仅限制了课堂互动深度,还制约了学生关于真实问题的想法,难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二、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模式教学路径

(一)创新互动形式,构建多层次思维参与路径

在教育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从传统单向互动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深度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思考,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以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数字情境的引导下开展层级式辩论讨论。在互动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校园网络使用情景,包括网络暴力、过度沉迷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设计三层任务,引导学生分析“网络自由是否需要设限”这一议题。第一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网络使用经验与态度,进行感性表达;第二层:查阅法律法规与相关案例,分析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设计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理性分析;第三层:学生围绕“公民责任、法律约束与道德判断”展开辩论,进行价值分析与独立判断。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使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整合优质资源,拓展多元互动空间

利用教育数字化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可以构建多元互动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道德观念和法治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与沉浸感,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以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为例,教师就可以采用虚拟法庭的方式进行跨资源教学,拓展互动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和当事人等角色小组,并在法庭中进行案件审理与辩论。每个小组需要根据网络平台进行资料整理,并进行法理分析与道德判断,最终由班级所有人进行结果“审判”,教师则需要从公民责任、社会影响、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总结。课后,学生需要在学习平台提交自己的学习报告,并回答在线法律知识问题,进一步保证了教育的持续性。

(三)重塑师生关系,强化学生在互动中的主体性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就需要重塑师生关系,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互动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因此,就需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以八年级下册《尊重自由平等》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体验情境,强化学生互动主题。教师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中构建社会角色人物系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原则企业家、员工、政府官员、消费者等角色,并设计“企业招聘是否歧视”虚拟案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立场报告撰写,包括法律条例、权利义务、社会需求等。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结构,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由“讲”向“做”的实质性转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引入教育数字化资源,可以有效推动教学改革发展,还为课堂互动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在教育数字化引导下,可以打破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从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转为学生参与的深度互动,让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亚军 . 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思考 [J].科学咨询,2019(24):150.

[2] 吉生芳 . 适宜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思考 [J]. 人文之友,2019(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