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成式AI 赋能小学信息科技创意编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柏锦文

苏州市吴中区范仲淹实验小学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生成式 AI 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将生成式 AI 应用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成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必然要求。借助生成式 AI 赋能,为学生的创意编程提供全方位指导,在创意构思环节,学生只需输入关键词,便能快速获得各种新奇独特的创意方案;在实际编程环节,生成式 AI 提供全程指导,精准识别学生的代码问题并提供针对性指导,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创意编程效果。生成式 AI 的赋能,让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呈现出“精准化指导、个性化反馈、全息化评估”的全新模态,彰显出独特而强大的应用前景,因而具有重要的讨论价值。

一、生成式AI 赋能小学信息科技创意编程教学的意义

在智能时代及新课标的映照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当前,包括“豆包”“Deepseek”“Kimi”等强生成式 AI 进军信息科技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流程,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打开了切口,对达成激趣、提质、增效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编程教学中复杂的代码语法和抽象的逻辑概念,常让学生望而却步,学习兴趣难以持久。而生成式 AI 的引入,为编程学习注入了趣味性与吸引力,借助 AI 辅助创意构思,学生能轻松获取丰富的编程主题和创意方案,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编程实践,从而成功点燃学生的编程探索热情。另一方面,AI 打破了传统编程学习中固定模式和思维定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实时的辅导支持,学生可从 AI 中获得精细的创意灵感,并在 AI 的辅助下快速发现编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编程水平。生成式 AI 的应用,恰似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一位“智能导师”,能在构思环节、编程环节及调试环节提供全程指导,因而对学生的高质量编程、创意编程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二、生成式AI 赋能小学信息科技创意编程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AI 辅助创意构思,点燃编程灵感火花

在小学信息科技创意编程教学中,创意构思是学生开展编程实践的起点,但小学生往往因想象力受限或缺乏创意灵感,在编程初始阶段就陷入困境。生成式 AI 以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能依据学生输入的关键词、主题等信息,快速生成丰富多样的创意方案,为学生搭建起想象的桥梁,帮助其突破思维局限,点燃编程灵感的火花。在 AI 的辅助创意构思下,学生不再因“想不到”而停滞不前,能更轻松地找到编程创作方向,为后续编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以苏科版小学信息科技“制作动画故事”为例,在该板块的学习时,很多学生在构思动画故事的情节、角色和场景时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如输入“森林冒险”“太空旅行”“校园趣事”等主题关键词,AI 便能迅速生成一系列完整且富有创意的故事框架,完成呈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每个阶段涉及的角色和场景。基于 AI所生成的内容,学生从中结合个人兴趣进行自主挑选,或是将不同构思的亮点进行整合。如有学生参考 AI 生成的故事框架,决定制作一个“小蚂蚁在森林中寻找神秘宝藏”的动画,并在 AI 的启发下进一步细化故事细节,设计出小蚂蚁遇到各种小动物并获得帮助的情节。随后再根据构思,运用 Scratch 编程软件,经过添加角色、设置动作脚本、调整背景音效等操作,逐步将创意转化为完整的动画作品。整个过程中,AI 的辅助大幅降低了创作难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创意编程过程也变得更加有趣、高效。

(二)Deepseek 即时纠错指导,扫清编程学习障碍

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次接触编程,基础相对薄弱,对代码语法、逻辑结构的理解尚浅,在编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错误若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信心,更会影响到今后的高层次编程。“Deepseek”作为当下最为先进的生成式 AI 之一,以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功能,能有效充当学生高效的“代码助手”,既能对学生编写的代码进行实时监测,也能及时发现其中的语法错误、逻辑漏洞,并给出详细的纠错建议和优化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定位问题、理解错误原因,及时修正代码,提升编程学习效率。

如在苏科版教材五年级“克隆飞机大战”的学习中,学生在编写代码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语法错误,而在实现飞机移动功能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在设置移动速度变量或编写移动指令时出现逻辑错误,或在编程中按部就班,缺乏创意。这时候,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Deepseek”实时监测代码运行效果,利用其图像识别与代码逻辑解析功能,精准定位错误位置,并从中获得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而当学生不知如何编写代码时,也可以向“Deepseek”直接提问,“Deepseek”会结合提问内容讲解编程思路,并给出对应的代码片段,学生只需参考并加以调用,便能高效而快速地完成编程任务,并从中获得新的灵感,真正达成创意编程的效果。

(三)AI 驱动作品互评,拓展编程思维边界

评价是创意编程教学的重要构成,而传统的编程作业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方式单一、过程导向严重的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且难以从多个角度发现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因而,教师可借助生成式 AI 构建一个“多元创意竞技场”,鼓励学生自主上传自己的编程作品,利用 AI 系统自动从创意性、技术实现、代码规范等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并生成评价报告。同时,学生也可以基于 AI 的评价框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互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迸发出新的思路和见解,有效拓展编程思维边界。

以苏科版五年级“制作立体剪影”一课中,学生需运用 Scratch 等编程工具,通过设置角色造型、图层叠加、动画效果等指令,实现平面图形向立体剪影的视觉转化。但在具体实施路径中,学生达成“立体感”的方向会有所不同,如有的通过“角色造型切换”模拟图层叠加,有的利用“背景透明度渐变”营造层次,有的则结合“坐标移动”产生空间错觉。针对学生的作品,教师将之上传至 AI 平台,AI 将作品按编程策略聚类,生成“思维路径图谱”,分别展示不同方法的优劣势,如“造型切换法简洁但图层有限”“坐标移动法灵活但指令复杂”等。在 AI 的精准赋能下,学生能全面而客观地了解自身的编程水平,并跳出个人思维定式,从不同视角审视编程作品,真正得到创新思维的激发、编程能力的提升。

结语:

“真正的教育进步,在于新技术与传统智慧的创造性融合。”站在智能革命的风口浪尖,生成式 AI 带给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不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教育模式、体系的全面升级。而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未来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必将走向“技术赋能而不越位,数据驱动而不异化”的融合发展之路,以真正发挥出 AI 的应有之力,为学生信息素养及数字化创新才能的培养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1] 叶鹏 . 人工智能赋能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创新实践 [J]. 家长 ,2025, (16): 76-78.

[2] 祝采哲 . 数字化赋能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研究 [J]. 甘肃教育 , 2025, (05): 66-70.

[3] 侯明红 . 智慧课堂赋能小学“信息科技”翻转课堂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 2025, (0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