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英语阅读的应对策略

作者

杨盼

滨州市第一中学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语阅读语篇复杂度提升与题型创新成为高中生面临的双重挑战。传统“机械刷题”难以应对深层逻辑推理及跨文化语境解读需求。本文立足“语境筑基”与“专项提能”,主张通过以话题为依托,在语境中助力学生提高单词记忆能力,合理安排专项能力训练,为高中生提供更优化的英语阅读提升方案。

一、拒绝死记硬背,理解才是关键

在中学英语学习中,词汇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日常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仍采取重复背诵的方式,而这一类学生通常阅读理解能力也较为薄弱。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理解?在众多单词短语的记忆背诵上,可以从形与义入手。

所谓形,就是多注意单词构成上出现了哪些词根词缀,长单词可以划几个部分。一方面,由于不同的词根词缀有不同的含义,表示不同的词性,因此在记忆之前先熟练掌握其中的词根词缀对于扩展词汇量、提高单词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了词根词缀之后,学生也就能展开联想某具体单词的变形词,如同/ 反义词、形近词、词性互换,这是对于基础知识理解思考的第一步。

所谓义,就是在语境中理解重点单词短语的意义。而语境可大可小,比如单词短语本身、某单词的常用短语搭配、在句中的一词多义和在文章中的意义传达。对于大部分单词短语,方便起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单词短语本身、给困难单词组短语、念句子来巩固记忆,亦可在个人水平够得到的基础上,通过对于文章的阅读加深理解。

值得指出的是,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词汇量的不断积累,而学习词汇时,一定要注重语境。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同类话题词汇,围绕词汇所表达的场景意义展开合理的联想和发散。因为在高考中所考察的单词是以话题语境为依托,所以同一话题词汇常常一起出现,在同一语境下多多总结近似表达,能帮助学生快速从自己的知识库中调取所需。

虽然很多学生都有思维导图的概念,却缺少这方面的落实。为了弥补这一点,我注意到周围的同事正在自己班内展开类似的通过思维导图单词记忆大赛、在课堂末尾留白让学生总结等方式,推进这种记忆方式的落实,由此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夯实基础,“明明白白地”学习。

二、专项提能先安排,不重踩坑重避坑

新课标强调关键能力的提升,包括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功底,又要求他们能利用知识灵活处理各种信息,在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专项教学一般被安排在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短节奏快,很多学生每天埋头题海,应接不暇,缺乏对于薄弱题型的透彻理解和分析。其实,就做题方法而言,课本教材在编撰过程中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书本上设置有 Learning to learn 部分,专门针对阅读、听力等做出方法上的指导和说明(如下图)。这就提示我们,可以把专项训练提前安排,甚至可以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授相关语篇时先对这一部分做出重点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再针对某一做题方法筛选出适合学情的题目,让学生尽早适应并接触高考题,在题目中理解、迁移和运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阅读做题方法之外,有些学生仍出现一做题就一头雾水的状态,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在长难句翻译上遇到障碍。究其原因,很多学生缺乏对谓语动词的性质的掌握,也把握不住句意,因而也找不出语法结构。也就是说,初期关于基础语法知识的有效输入和输出,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想打好前期的语法功底,则离不开教师的细致讲述、好用的用法总结和对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断监督。

再一点,就是如何提前避开选项中的各类陷阱,而不是等到出错后才弥补。谈到陷阱,学生最容易掉入的坑就是当原文与选项都有一样的词时,不自觉地认为这就是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不然,高考题中的很多正确表述经过了“正话反说”“同义替换”等的粉饰,因此不易被发现。那么对于这一点,学生该怎样提前避坑?个人认为,学生需谨记“逐词核对 客观公正”八字要诀。“逐词核对”可以避免加词、减词、换词等陷阱,“客观公正”意在提醒学生切勿带入主观意见,文中没有的观点表述坚决不能选。

高考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语言认知与思维品质协同发展的过程。高中生可以引语境为出发点,以专项为阶梯,搭建能力进阶路径,在“语言输入—逻辑加工—策略输出”的闭环中实现素养内生。当把知识基础与专项能力此二维落实好后,学生方能真正驾驭阅读的复杂场域,为自身赋能。